皇帝有著皇帝的心思和想法,而文武百官也有著他們的一些心思和想法。

鬱新看起來是破釜沉舟了,別看他已經是大明的老臣了,歷洪武、英示兩朝。他已經不只是兩朝元老那麼簡單了,他更是六部尚書之一的重臣,絕對是位高權重。

不過他看起來還是要準備著破釜沉舟,他知道英示皇帝的性格,也知道英示皇帝就算會處罰他,也不至於太過極端。所以這個時候,他選擇賭一把,賭一把從朝堂全身而退。

所謂的遺澤、優容,他現在也顧不上了,他必須要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

對於鬱新的一些心思和想法,朱允煐也不再多說什麼了,很多的事情心裡有數就好。這個時候要是說出來了,反而不見的就是什麼好事情。

一身常服的朱允煐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想法一般,平靜的出現在奉天殿。

這座上承重簷廡殿頂,坐三層漢臺階之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宏偉建築,就是明朝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百官朝賀之所。

不過應天府的這座皇宮,隨時都有可能要被‘放棄’,要失去它的作用。

畢竟北平府的皇城已經持續修建了十多年,最近這幾年也陸陸續續的遷過去了一些官員、宗室以及富商、士紳等等。那座以應天府皇城為模板的紫禁城,規模更大。

雖然無法與歷史上的的漢宮、唐宮相比,但是也不算小了。說起來老朱,還真的是給後世子孫留下來了很多的規矩,帝陵的規格樣式,以及皇城的規格等等,都是他定下來的規矩。

畢竟以後的紫禁城,就是按照應天府皇城的樣式修建的。

在百官朝拜後,朱允煐穩坐龍椅。鬱新時不時的在瞟一眼朱允煐,他相信以英示皇帝的英明,肯定是可以發現一些事情的。鬱新也做好了準備,做好了最後一次以戶部尚書的身份出現在皇城,做好了被罷官去職的準備。

可是現在呢,好像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在按照他的一些預期在進行。

本來心裡有數的鬱新,好像開始有點心裡沒底了,有些事情好像稍微的有些超出了他的掌控。

朱允煐依然沒有什麼表示,還是在有條不紊的處理著朝政,他關心的重點是夏收,是大明朝的吏治,包括琉球中山國國主武寧。

其他的事情好像暫時也根本不需要英示皇帝多操心什麼,或者說英示皇帝好像也根本就沒有想要去多關心其他事情一般,只是要將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先處理好就足夠了。

其他的完全可以再等一等,鬱新的那些想法朱允煐既然已經差不多知道了,那麼當然不會讓一些事情按照鬱新的計劃來走。掌控欲極強的朱允煐,也不會允許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

嚴震直這個時候出班了,對朱允煐說道,“起奏陛下,龍江船廠再有大船。然國朝水師眾多,需更替船舶更多,更有商隊往返大洋,船舶不足。”

朱允煐看著嚴震直,表情比較認真,“朕聽聞工部學院培養諸多船匠,尚且不足?”

嚴震直連忙抓住機會,開始倒苦水了,“起奏陛下,朝廷雖有龍江船廠,在蘇州、松江、鎮江等地也皆有船廠。只是朝廷水師戰船缺口尚大,新船不足......”

鬱新按捺不住了,急忙說道,“嚴尚書,本官尚且知道天津、廣州尚有船廠。除官署衙門工匠外,尚招攬民間船匠諸多,依然不足?”

提到了自己的專業,嚴震直自然也有足夠的話語權和底氣。而鬱新說的那些,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依然不會影響嚴震直繼續倒苦水,甚至他還可以進一步的去倒苦水。

嚴震直趕緊說道,“鬱尚書,朝廷雖多有船廠,只是大洋之上,尋常船隻難以航行不說,稍有風浪就有翻覆之險。大洋之上,只有大船方能安穩。”

這麼說實際上稍微有點誇張,但是也基本上符合事實,欺負一些不太懂的人也沒有什麼問題。

嚴震直這個時候繼續說道,“早些年朝廷水師多是小船,只能在大江、大湖行駛。朝廷水師通南洋,不知多少船工葬身大洋。近些年朝廷雖多造大船,然每年依然有大船翻覆。”

千萬不要小看大自然的威力,很多人所謂的喜歡大海,實際上喜歡的是陽光沙灘。真的要是到了茫茫大海上,他們就要開始害怕、畏懼了,面對數米高的巨浪,再大的船看起來也只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片樹葉。

嚴震直這個時候繼續訴苦說道,“船隊每年往返東瀛運送白銀,釜山三衛等地糧草等輜重也需大船。南洋船隊尚需諸多大船,方能運回糧食、香料。朝廷雖有船隻數千,尚且不足。”

數千條船,實際上這還是大明水師的船隻,還不包括一些宗室、勳貴的船隊。

朱允煐這個時候忍不住了,說道,“嚴尚書言過其實了,昔日皇爺爺征討陳友諒,俘獲大船無數。先舳艫侯朱壽、先恩國公張赫於朕賬下效力,尚且能用小船開闢海運航道,押運糧草至遼東等地。”

這一下嚴震直有有話要說了,他底氣十足,“起奏陛下,先恩國公諸人功勞甚大,開闢海運航道更是功大。只是海運航道,多是近岸航行,與通南洋需入大洋腹地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下朱允煐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因為他知道嚴震直說的這些基本上也是事實。

當初張赫等人從天津等地押運糧草去遼東等地,這確實是海運,不過很多的時候也都是貼著海岸線航行。這和在穿過大洋,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

嚴震直這時候也繼續說道,“陛下,朝廷現在需要大量海船,雖說福廣之地也在建船廠,只是尚需一些時日。眼下朝廷船廠即使大力造船,缺口反而越來越大。”

這說起來好像是非常反常的事情,甚至有那麼一點難以理解,但是這就是事實。

朝廷的船廠在努力的造船,很多人看到的是不斷的有新船交付,船廠看起來也確確實實是熱火朝天的一個景象。

船越來越多了不假,但是先不說翻覆等等情況造成的損耗,單純的也就是因為現在需要用船的地方越來越多,這也就造成了船隻的缺口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