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爭氣、不爭氣(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徐輝祖來說,處在他現在的位置,絕對是位高權重,自然也就需要承擔起來更加重要的任務和職責,這些事情也都是他必須要做好的,哪怕是他不願意承擔都不行。
他是中山王徐達嫡長子,是當今皇后的兄長、太子的舅父,他也是大明朝的中山公,是武勳領袖之一。這些個身份,也都意味著他必須要承擔起來更多的責任。
徐膺緒看著自家大哥難受的樣子,說道,「大哥,張榮到底是航海侯,如今更是水軍右衛指揮使。」
徐輝祖看了一眼二弟,平靜說道,「既然如此,他當知道感念皇恩!先航海侯乃陛下心腹,世人都說陛下重水師,先航海侯更是執掌水師。只是子孫不肖,先航海侯一世英名一朝葬送。」
徐增壽想了想,說道,「大哥,還是咱先彈劾吧,你不用急著出面。」
看了一眼小弟,徐輝祖就說道,「短視!陛下有何其多心腹,這般事情也有諸多人可以去做!陛下為何將此事交由咱來辦?你等也該明白,陛下不想此事拖延。」
這一下該明白的也就明白了,當今天子就是希望快刀斬亂麻,不希望這件事情繼續拖延下去。直接果斷的處置好,也是在考慮著將這件事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比較事關兩位大明朝的侯爵,還是手握實權的侯爵。
航海侯的身份不一般,這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更加的不能拖延。要不然的話,有傷武勳體面不說,最主要的還是影響著皇帝的威嚴。
其實鶴慶侯也不是簡單的角色,這也是常系的中堅力量之一,這也是手握大權的將領。
想想看的話,這件事情對陛下的打擊可不小,加上此前的會寧侯同樣也是常系。雖然不至於說讓人覺得當今天子在清理常系,也確實不至於說常係為此會傷筋動骨,但是肯定也會讓不少人物議非非,會有不少的言論會產生。
再加上剛剛處置的德慶侯一脈,大明朝實際上短短的一段時間裡清理出來了五個侯爵了。有手握實權的,自然也包括著一些看起來有些失權、遊離在武勳集團之外的沒落勳貴了。
想起來了什麼,徐膺緒就說道,「太子殿下這幾日在勤練羽林孤兒,以待潁國公班師回朝。」
徐輝祖露出一些笑容,說道,「這些事情你要加緊了,你領著羽林孤兒指揮使之責,就要替太子練好兵。咱記得,有些個出身羽林孤兒的將士,此次也是在高麗立了功勳。」
羽林孤兒,這是當今天子的仁德,收養了那些沒於王事的將士遺孤,讓他們可以長大。自然也給了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當然他們可能也需要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其實現在羽林孤兒名義上是掛在太子名下,這其實比起東宮三衛更加的有意義,這是太子可以名正言順的掌握的軍隊,這自然也就是更加的有意義了。
徐增壽立刻就小聲問道,「大哥,此次酬功,諸事也是太子過目,太子可允准了一些將士入京營、進武苑?」
聽到徐增壽這麼問,徐膺緒也立刻認真起來了,因為這些事情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羽林孤兒基本上是徐膺緒和徐增壽在練兵,很多的心腹將領也都是徐系一脈的年輕才俊。
他們自然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心思,只是希望能夠幫助好太子練兵,希望幫助太子練出來一批可靠的兵將。若是他日太子登基,這樣也就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控著五軍都督府。
這一次去高麗,有些適齡羽林孤兒隨軍出征,這也是給與了他們一些鍛鍊的機會。
或許有些人馬革裹屍,但是如果一旦能夠立下一些功勳,那麼他們的升遷的機會也就出現了。
也別說什麼殘忍之類的事情,哪怕是一些
武勳也都是一樣。他們也需要在出現戰事的時候披掛上陣,想要得到更多的榮華富貴,就需要提著刀槍去拼。
進武苑,這其實已經是讓一些武勳子弟非常在意的了。雖然他們出身好,一旦步入仕途就有著非常高的。但是如果沒有在武苑的歷練,或許也很難爬到更高的位置。
再者就是一些普通出身的將士,武苑的經歷就是極其重要的門檻,標誌著他們可以進入中高階將領。只是這樣的一個機會,也是非常難得的。
徐輝祖嘆了口氣,說道,「那些羽林孤兒到底是出身差了點,也沒有太大功績。入武苑還是有些難,好在這些都是年歲不大,這些年曆練歷練,倒是有些機會。」
那也是沒辦法了,雖然出身羽林孤兒,比起很多的普通士卒要強很多了,很多人也願意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但是說到底,他們現在也只是一些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很難爬到更高的位置。
一戰封侯之類的事情是不現實的,有一兩個表現亮眼的,或許也可以「一飛沖天」,得到更多的資源,有著更加廣闊的空間。
徐家的兄弟們在討論著一些事情,常家的兄弟們現在就是有著那麼點憂心忡忡的意味了。
常森就嘆了口氣,說道,「咱就是想不通,陛下已是給了諸多榮華,怎麼還有那些個被錢財迷了心智的?」
常升就沒好氣的說道,「還有人嫌金銀多了?出身侯門,哪個不是榮華富貴。就是要說起來,這一個個的也都是有些個差別。得了陛下賞賜多的、持家有道的,那就是要富貴些。要是有些個沒本事的,也就是一個空架子了。」
都是侯爵,這都是超品的爵位,自然是非常的體面了。只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這些個看似體面的侯爵,有些時候也是有著三六九等,除了官身、職位之外,也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私下裡也是有比一比產業的,要看看排場的,或者是單純的喜歡奢靡的。
這樣的事情不足為奇,不只是這些勳貴這般,很多的富商也是講究排場,喜歡一擲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