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文官有著很多的打壓,但是洪武皇帝也好,英示皇帝也罷,對武勳又何曾百般優容了?!

李景隆在小小朱的帶領下到武英殿求見,雖然很多的事情都是曹國公做的,但是一些功勞得先讓皇太子殿下領取,這一點李景隆也心裡有數。

“表兄,無需多禮。”朱允煐在召見後,笑著開口,“這些事情有表兄過目就是,何須如此多禮?”

李景隆內心雖然在不斷吐槽,但是哪敢真的這般做。雖然他是半個宗室,也是武勳的一大山頭,可是該注意分寸的還是需要注意分寸。皇帝可以說說客套話,要是當真了的話,那就是在自尋死路了,有些事情他可以建議,但是不能幫皇帝做主。

尤其是這些事關軍功的事情,更是非常的謹慎,旁人可不能多插手。

小小朱這個時候就說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曹國公老成謀國、處事公允,當另行賞賜。”

朱允煐饒有興趣的看著小小朱,說道,“你伯祖父追封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你表伯也是朝廷棟樑,承襲爵位、假節鉞。若非咱大明早就廢除儀同三司,你表伯必然也當得起!”

旁邊的李景隆紅光滿面,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出身尊貴不說,也一直備受寵信。

外頭都說中山王一脈如何中流砥柱,也說開平王一脈備受尊榮,但是大家也別忘了,岐陽王一脈才是大明皇帝的真正心腹,才是真正的掌控著兵權!

小小朱立刻就說道,“伯祖父是伯祖父,表伯是表伯。再說了,表伯可以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保。”

朱允煐咬牙切齒,看著小小朱問道,“伱倒是比咱還要貪心,你自個說說,你這東宮三師是不是規格高了些?”

太子太師是潁國公傅友德,太子太傅是中山公徐輝祖,這規格已經很高了。

小小朱就笑嘻嘻說道,“父皇,太子三師俱東宮大臣,無員限,無專授。”

這意思很明顯啊,太子三師不是隻有固定的三個人。所以在東宮麾下有著一大票精兵強將,這沒什麼壞處。

不過有些事情在大明朝也比較合適,主要也就是小小朱的太子地位穩固。所以給與一些大臣封賞,也完全就是可以給與一些惠而不費的官職,更多的是加官、以示榮寵。

李景隆看起來也就是這樣了,現在有那麼點迷糊了,有那麼點飄飄然了。他果然就是皇家最信任的,皇帝對他的信重是其他人根本無法比擬的。

或許也就是因為自己的出身太特殊,要不然哪有徐輝祖等人名傳天下的機會?他曹國公也就是生不逢時,他需要替皇帝坐鎮中樞掌控兵權,這樣皇帝才會安心。

雖然這樣也缺少了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沒辦法啊,誰讓他是曹國公呢。

自信的李景隆這是暈乎乎的離開了武英殿,鬥志昂揚、容光煥發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當中。他確實位高權重,也確實有著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主持。

至於朱允煐就不會多說什麼了,有些事情安排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其實也就沒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了。安排好了就行,事情自然有人可以辦妥。

在李景隆離開後,朱允煐緩緩問道,“太子,你以為曹國公的安排如何?”

小小朱也立刻嚴肅起來,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次大軍征討高麗,曹國公有意偏私開國一脈。”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哦?潁國公不是開國一脈?”

小小朱就不樂意了,說道,“父皇,兒臣可不小了。曹國公多是偏私淮西勳貴,偏私早些年岐陽王賬下將校。此次出征高麗,潁國公賬下將校頗多,中山王也獨領一軍,兒臣記得不少淮西勳貴要麼以海路出擊,要麼鎮守釜山三衛。”

朱允煐笑著點頭,而小小朱繼續說道,“兩路大軍攻城略地,海路那一邊直插高麗京畿之地,後路也被截斷,三軍用命、朝廷大軍要是不勝,那才是怪事!只是就算如此,曹國公到底還是偏私海路,偏私釜山三衛。”

朱允煐是真的比較欣慰,笑著說道,“既然你心裡有數,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小小朱就不說話了,低著頭開始裝啞巴。這孩子懂的事情就滔滔不絕,不知道的就裝聾作啞。

這些其實也是朱允煐願意看到的,要是太子不懂裝懂,那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麻煩事。

“這些事情咱心裡有數了。”看到小小朱為難的樣子,朱允煐笑著說道,“你只要記得,是人就會有私心。淮西勳貴也好,其他人也罷,都是一個樣。就算是宗親,也有自己的算盤。作為皇帝、作為天子,得看全域性。”

小小朱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那兒臣回去,讓曾祖和咱說說?”

朱允煐笑著點頭,對於懂事的兒子非常滿意,“讓你曾祖和你好好說說,說說咱大明朝的一些個武勳。你以後用人,也不能只是想著能力、賢良,也該看出身。算了,這事以後再說。”

現在和小小朱說這些看似有點早,但是也不算特別早,這些事情對於小小朱來說,遲早也是要接觸到的。更何況這孩子雖然不算早熟,不過對於權力也確實熱心。

再看看、再等等,這孩子到底還小,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至於李景隆擬定的一些名錄,朱允煐肯定要仔細看看、認真研究,有些事情就算是信任一些人,也不會完全就是全盤接納,皇帝有皇帝的想法!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