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來上朝了,這對於不少文武百官來說是新鮮事,也是需要重視的一件事情。

而且皇太子徑直站在了文官隊伍的前頭,這更加讓一些人心裡有著足夠多的心理活動。他們會覺得皇太子這麼做,肯定是有足夠多的深意,這時候就需要好好的揣摩一下了。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畢竟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英示皇帝,對於文官集團實際上並不友好,這也是很多人都是心裡有數的。文官的地位不高,這也是很多的讀書人心裡的痛。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洪武皇帝是不敢多去勸說。至於英示皇帝那邊,很多的讀書人也都對他死心了。而現在不一樣了,皇太子可以承擔著普天之下聖人子弟的期許了!

三呼萬歲後,朱允煐表情肅穆,好歹也是正朝啊,當然需要重視一下。這個重視,也不只是一身朝服而已,自己的態度實際上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朱允煐表情也是非常的平靜,按照正朝的早朝流程開始了這一次的早朝,一切看起來也是盡然有序。

接見離京或者離京的官員,或者是接見一些外國使臣,這也是正朝的一個模式,都是朱允煐應該做的事情。

看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自從打了高麗之後,大明朝對於周邊的一些國家的威懾力就是在提升。這和打韃靼等蒙古餘部有所區別,對於大明周邊不少國家來說意義不同。

在元朝的時候,確實也有不少國家對於元朝稱臣,也會畏懼蒙古鐵騎的恐怖戰鬥力。但是當初洪武皇帝將蒙古人趕走,不少人也會對大明朝的軍隊有所畏懼。

但是總的來說,大明朝看起來也不會主動的攻擊一些國家,最多也就是收復固有領土,所以也沒什麼好緊張的,頂多也就是稱臣而已。

高麗不一樣啊,雖說現在的高麗和以前的高句麗不同,但是也算得上有著一定的延續性。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民族,也有著自己的比較穩定的政權,這也算得上一個難纏的角色。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政權,被大明朝給覆滅了,這和當初唐朝時攻打高句麗又是不一樣的感覺了。對於大明朝周邊的一些國家,現在有那麼點瑟瑟發抖的意思了。

以前稱臣,覺得也就是那麼回事,頂多也就是名義上不好聽而已,大不了接受冊封、朝貢好了。

反正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損失,大明朝得到一個虛名而已,不會干涉藩屬國的事情。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高麗說滅就滅了,打著的旗號就是高麗那邊的李氏父子弒君囚父等等。這裡頭的含義,也讓不少人感覺到比較緊張了。

尤其是安南,胡季犛廢少帝自立為王,傳國175年的安南陳朝覆滅,現在是安南胡朝。

大明朝對於南洋那裡可以說有著不少的心思和想法,不管是此前的一些正常的商業交流,或者是不斷的派出各種使臣,這裡頭都是有著一些不一樣的意味。

更何況一些人也不是湖塗蛋,他們看到了大明朝一些暗探,或者是一些身份不明的商人。甚至在大明朝留學的讀書人,這一個個的好像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

想要不在乎都難,因為大明朝看起來也確確實實對於南洋有著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而且除了安南胡朝的事情,還有不少的國家互相攻伐,也有著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這要是被大明朝抓住了把柄,說不定就會出現大明朝開始興兵討伐了。畢竟現在的大明朝看起來太強大了一些,高麗這樣的一個小中華都給滅了,南洋的一些藩國就更加不用說了。

真要說起來的話,苦苦支撐的東瀛島國還在高麗滅國之前。他們的南北之戰讓大明的王爺們抓住了機會,天皇什麼的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統一,就被大明朝的軍隊驅趕到北邊,領地越來越小不說,現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滅國。

這些可都是有著傳承的政權,但是就算是這樣又如何,大明朝可不在乎那些傳承。只要抓住了把柄,大明朝就會興兵,這也是明眼人都看在眼裡的事情了。

以前說著倫理道德,說著教化,一些藩國表面上或許會表示尊重。但是骨子裡呢,未必就是當做一回事。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知道了大明朝的國勢強大,說不定就是一怒興兵的,說不準就是直接給人滅國了,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萬國來朝的盛世確實沒有出現,和歷史上的盛唐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大明朝的君臣百姓也都習慣了,會有越來越多的藩國來朝,來朝的藩國使者身份也會越來越貴重。

畢竟琉球中山國那邊也都算得上開了一個好頭,別管是不是請罪之類的,中山國國主親自入朝,這就是起了一個非常好的頭,這就是最好不過的榜樣作用了。

拳頭大才有話語權,時不時的展現一下強盛的國力,也可以讓周邊的一些國家掂量掂量,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徐輝祖的回朝也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大明朝的頂級武勳可是參與了不少大戰。不管是此前的北伐,還是這一次的高麗之戰,這一位雖然都是副將,但是誰敢小看他的身份啊!

尤其是對於周邊的一些小國使者,看到徐輝祖一臉嚴肅的樣子,心裡都是要打鼓的。因為這一位尊貴的武勳,似乎是一副隨時都要為大明天子再次出征的樣子。

滿朝文武看起來都是很坦然,聽著徐輝祖在奏報著大明朝軍隊在高麗的一些戰事,以及各種戰果等等,大家都不覺得意外。

高麗只是比最爾小國稍微強一點的小國,大家也都不覺得大明朝的軍隊做不到這些。當年強大的元朝被打敗了,繼承了元朝很大一部分家產的北元也被滅了。

至於分裂出來的韃靼,也早就是虛弱的不像話。所以說高麗也根本不算什麼,畢竟大家眼裡的普遍敵人就是來自北邊的遊牧民族,高麗那邊的也從來都不覺得是威脅。

朱允煐的心情不錯,雖然很多的事情都已經知道了,各種奏報讓他對於高麗的事情瞭然於胸。甚至很多的事情,大明朝的文武百官此前也都是知道一些。

但是由徐輝祖來奏報,意義就更加不同了,以及這代表著塵埃落定,意義當然更加不同。

朱允煐表情嚴肅,緩緩說道,“大明將士興義兵、伐不臣,諸司當恪盡職守。撫卹、籌功諸事不可耽擱,此事都督府與兵部早日核定,儘早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