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都要努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主要的是沒有什麼違法亂紀,頂多就是稍微的德行有虧,大家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稍微的提了幾句,朱允煐笑著說道,“過幾日勳貴子弟考評,咱的意思是讓太子過去。表兄這幾日就多去太子跟前走動,太子本身也是對這些個事情感興趣。咱的這個太子,比起咱年幼之時還要喜歡行伍之事。”
李景隆眼前一亮,頗為激動的跪下領旨,“臣領旨!”
李景隆絕對是武勳當中的一朵奇葩,也算得上是一直都特別的受重視,顯貴的無比厲害,是無數武勳羨慕不來的,這是隻能仰望的存在。
這可不是在誇張,因為這就是事實,李景隆的顯貴顯然是非同尋常的。
他的父親是李文忠,是皇帝控制兵權的重要人選,這個外戚就是當初洪武皇帝收攏兵權、節制諸將的關鍵人物。尤其是李文忠雖然是洪武皇帝的外甥,但是也確實爭氣,沒有辜負洪武皇帝的期待,有著足夠多的戰績和威望。
而李景隆呢,年輕時就有才名,儀表堂堂的他也是理論知識豐富,紙上談兵的絕對好手。在李文忠早逝後,李景隆也是聖眷濃厚,這是大明朝幾乎絕無僅有的假節鉞,這甚至是徐達、常遇春等人都難有的待遇。
不管是以前的洪武皇帝,還是現在的英示皇帝,一直都是對李景隆有著足夠多的重視,也給了他非同尋常的體面。包括李景隆的存在,一直都是武勳當中的奇葩,是皇權對於兵權控制的重要人選。
再看看現在,英示皇帝給了李景隆更多的機會,現在是讓李景隆這樣的一個手裡有一定兵權的勳貴親近、接觸皇太子,這到底是意味著什麼,很多人也都是心裡有數的。
尤其是聰明的李景隆,他覺得自己要是活得長久一點,說不定就要成為大明朝的擎天博雲柱、架海紫金梁,這是要輔佐三代帝王了。
大明朝並不缺少有能力的勳貴,可是現在英示皇帝特意讓李景隆去皇太子身邊,輔佐皇太子考評武勳,這裡面自然也是有說道的,這裡頭自然也是有著一些極其特殊的意義。
對於李景隆來說,這又是一次無上的榮耀了,這樣的事情也確實讓他感覺到激動和開心,他果然是聖眷在身,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英示皇帝,都是在不斷的給與他機會,以及不斷的拔高他的地位。
這樣的培養、這樣的給與機會,顯然是覺得他李景隆有大用,覺得他李景隆值得更多的信任。
對於李景隆的心潮澎湃和激動,朱允煐只是笑了笑也沒有多說什麼,實際上也確實沒必要多說什麼,心裡有數也就足夠了。
一開始的時候,朱允煐確實不喜歡李景隆,只是礙於李景隆外戚的身份,朱允煐要稍微的藏一藏自己的心思。但是這麼些年下來,朱允煐也將自己的心態有所改變了,誰讓他是皇帝呢。
李景隆可以用,也可以大用,這一點朱允煐心知肚明,因為李景隆的身份特殊,李景隆在朝堂上、在朝野上,也確實有著很大的作用。
這一點對於朱允煐來說也就足夠了,皇帝需要的就是用人,就是這麼簡單。
只不過不給李景隆實際的帶兵的機會,只是讓李景隆顯貴,以及制約著一些武勳,這也是最適合李景隆的位置。他在這些位置上,比起統兵在外要讓朱允煐安心很多,更是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李景隆這個時候大概是激動的,雖然有些時候也是有些牢騷,覺得自己沒有帶兵沙場立功的機會。可是轉念想想,皇帝對他委以重任,這就是最大的信任,這就是他最大的價值所在。
這也就足夠了,李景隆也不貪心那麼多,誰讓他身份特殊呢,最重要的是英示皇帝聖心獨裁,在英示皇帝跟前還是不要多耍心眼,辦好英示皇帝交代的事情,這就是最重要的。
笑了笑的朱允煐沒有立刻趕人,還是和李景隆說了些家常。到底是自家人,多給些體面也正常。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