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是看不上商人的,可以說是嫉妒的鄙視。但是對於匠人,老朱和很多封建老古板一樣也都是看不上的,各種打壓也是持續不斷的。

要不是早年間朱允煐據理力爭,或者朱允煐只是小範圍試點,老朱才算得上勉強認了。

老朱的那些小心思,朱允煐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雖然尊重老朱,不過對於老朱的一些制度,朱允煐也不是言聽計從的,甚至朱允煐這麼些年也改了不少。

也不是全盤否定,或者說徹底的顛覆,不只是因為老朱一旦固執起來,朱允煐也沒什麼辦法。

再者就是朱允煐也明白,後世的一些所謂的先進位制度,在大明朝也未必就是適用。

工部學院能花錢,朱允煐也只能認了,搞技術、搞研發的,從來都不是什麼省心的事情。現如今也確實花了不少錢,只是朱允煐也得到了一些好處。

哪怕有些好處看起來並不是特別明顯,一些人也沒看到帶來的隱性好處。不過朱允煐還是在堅持,工部學院是必須要堅持下去的。

老朱也沒辦法了,他是一個固執的人,他的孫子實際上也是固執的厲害,這到底是一脈相承的,不承認這一家子的基因都不行。

想起來了什麼,老朱有那麼一點關心的問道,“你讓九江入宮,這是有什麼事情?不是咱說你啊,你當個皇帝沒事,只是這用兵的事情伱得仔細一些。咱現在還能幫你盯著點,咱不在了就沒了這好事。”

瞬間無語的朱允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這大概也是因為他的那些個用兵的才華一再被老朱否定,這也是被老朱打上了沒有軍事才華的標籤了。

“還是武苑的事情。”朱允煐笑著開口,解釋說道,“孫兒也有自知之明,咱知道自己帶兵肯定不成,只能謀劃大局了。”

老朱也挺驕傲,笑著說道,“這倒也是,咱英兒不能御駕親征,要不然多半要損兵折將。只是咱孫兒若是安心當個皇帝謀劃全域性,必然是能大勝。你這眼光,咱好些時候都是追之不及。”

朱允煐笑了笑,對老朱說道,“咱是讓九江表兄準備準備,現如今高麗在打仗。這天下承平太久,必然是武備懈怠,軍將怕也是隻能紙上談兵。開國老將現如今也死的死老的老,咱的意思讓人去歷練。”

老朱自然也明白朱允煐的意思了,‘臨陣換將’這自然是忌諱的。只是大明朝現在也不會去更換一些主將,是讓中高階將領去高麗戰場歷練一番。

見過血、打過仗,這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這才能保證朝中一直有將,不需要擔心後繼無人。

老朱也是認可這做法,說道,“也是,將開城圍起來。咱這個冬日不要用兵,咱提防著高麗反撲就是。這段時間穩下來,比什麼都強。”

朱允煐還是很有信心的,這也是因為他有底氣,“皇爺爺,咱大明冬季不主動出擊。只是高麗人若是想著反撲,咱不介意再給他們一個教訓。”

老朱也笑了起來,對於大明的實力,老朱也是非常自信的,根本不需要擔心那麼多。

當初他的兵馬從南到北一統天下,這是歷朝歷代從未發生的事情。哪怕當初最早的一批老卒也老了,只是這麼些年下來,或大或小的戰事也都是一直有,大明可沒有馬放南山。

再者就是老朱也很清楚,大明朝現如今不只是能征善戰的軍士很多。也因為大明的軍械等等,也可以說是十足的彪悍。

作為使用火器的行家,老朱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寶貝孫兒看起來對火器更加重視,也更有研究。

這些年不斷改善的火炮、火銃,或者是古怪的手雷,改進的火藥等等,老朱都知道這些好東西的作用。要是當年他有這樣的火器,早就一統天下了。甚至就算是自己當初那批無敵的大軍遇到了現如今的火器,也會吃不消。

更何況現在大明軍隊的實力,可不只是說軍械強悍,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提升。

早年間兵荒馬亂,大明朝的軍隊裡頭好些人是活不下去,加入老朱的隊伍只是為了不被餓死。

而現在的大明軍隊不只是能有食物,基本上也是可以確定在吃飽的情況下那倒不錯的餉銀。

再者就是棉衣或者是煤爐等等一系列後勤保障,這也給了大明朝的軍隊更多的戰鬥力。起碼是在北邊的邊軍,雖然在冬季依然會各種不好過,只是也算不上在苦熬了。

在高麗那邊,大明朝的軍隊還是有些保證的,不需要太過擔心天寒地凍。

高麗人不需要擔心水土不服,只是在冬天的時候,他們也不是所謂的有著絕對優勢。相比起厚實的棉被、棉衣,現如今的高麗人保暖是遠不如大明的。

戰鬥力,可不是說兵強馬壯就足夠,各種後勤保障也是無比重要的,絕對不能馬虎對待。

大明朝的整體實力無疑是更加強悍的,現在大明去討伐高麗,只要穩紮穩打的,單純的就是用國力去碾壓,大明可以說底氣十足。

國力強盛,自然也就有足夠的底氣了,朱允煐就是這麼的自信。大明朝強盛,自然也就意味著可以更加的霸道,好些個事情看起來也不需要擔心太多。

和老朱聊了一會兒,順便留下來用完晚膳,朱允煐也就屁顛屁顛的離開了。

乾清宮交給老朱和小小朱就是,這是他們的底盤,朱允煐還是要去自己的地盤,更加的安心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