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喜事、大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和大朱聊家常很少,還是需要多聊一些朝堂的事情,這也是大朱喜歡的事情。
說完這些,朱允煐看著常氏的牌位,“娘,咱又添了一個兒子。昨日允熥那小混賬還在咱這,和小時沒什麼差別,還是那般混賬、不成器,就是還算貼心。”
“咱祖母在那頭,咱爹現在也過去了,你也不孤單了。”朱允煐坐在蒲團上,笑著說道,“就是咱皇爺爺,咱偷偷的說啊。咱覺得要不是現在咱和垠兒在,他肯定也過去了,哪像現在帶著垠兒跑出去都不想回來。”
絮絮叨叨的朱允煐心情很好,一直在不斷的嘮叨著。王承恩也不著急,只是在奉先殿殿門外候著,他可沒有資格進來,其他人也沒資格進來。
至於說現在眼看著就是要到了早朝的時候了,讓文武百官在那頭候著,這也沒什麼不好的,王承恩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上不少文武百官也不知道這些事情,只是像以往那般排班、入殿。只是在三呼萬歲後,原本應該姍姍來遲的皇帝依然沒有出現,這也使得很多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常茂心裡一激靈,因為不只是皇帝沒有出現,皇帝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也沒有出現。
茹瑺忽然出班,嚴肅呵斥,“肅靜!朝堂重地,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常茂也站了出來,衝著武勳呵斥,“汝等皆為國之重臣,這般大驚小怪為何?監察御史,莫要忘了汝等職責。”
監察御史就不舒服了,都察院的事情什麼時候輪到你開國公來安排。哪怕你是開平王之後、陛下親舅,也不該這個時候如此跋扈,這難道是想要當個權傾朝野的外戚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箇中年太監面無表情的走到御階前,面向文武百官說道,“陛下現在奉先殿,諸位大人候著吧。”
這一下文武百官好像是心裡有底了,主要還是因為先前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大明朝開國三十餘年來的首次,所以不少人有些慌了手腳、摸不著頭腦。
別看洪武朝的時候,動不動就是太子或者太孫臨朝,皇帝時不時的也不會出現在朝堂上。但是就算皇帝不來,理政的太子或者太孫勢必有一個在,自然也就有著主心骨了,大明朝剛剛還是第一次沒有人來主持朝政。
既然知道皇帝現在在奉先殿,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了。看起來沒有什麼動盪,不是什麼不可言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自然也心裡安穩了不少。
只是很多的人也忍不住好奇起來了,英示皇帝也是勤政的性子,此前可沒有因為什麼事情將早朝給耽擱啊,沒有發生讓文武百官在奉天殿候著的例子。
哪怕好奇,現在也只能候著了,因為這些文武百官也都知道,這個時候再失儀,那就是要被罰了,這些事情可大可小就看皇帝是如何想了。
甚至這也可以成為黑歷史,皇帝以後就算是要翻舊賬的話,這都可以派上用場。
朱允煐終於姍姍來遲了,一身朝服的朱允煐也讓不少人意外。這只是常朝,平時皇帝都是常服的,不會是朝服這般隆重,這顯然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心情大好的朱允煐也沒有讓文武百官繼續猜測,笑著說道,“皇后為朕誕下皇三子,諸位愛卿恭賀皇后吧。”
徐增壽愣了一下,隨即表情大喜。這一下徐家的地位,無疑是更加穩固了。
這一下文武百官也不再好奇,齊刷刷的跪下,“臣等恭賀陛下......”
其實皇三子也好、嫡次子也罷,這就看皇后的地位,這就看皇帝的心情了。對於不少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來說,他們也都能明白大明朝的皇子,真正有影響力的也就是皇嫡長子而已。
但是現在皇帝心情很好,所以這些文武百官自然也就連忙跟著一起恭賀了,他們可不想在這個時候不解風情,那只是給自己添麻煩而已。
朱允煐笑了笑,對王承恩說道,“令吳王返鳳陽祭皇陵,令徐王反盱眙祭祖陵墓。”
鳳陽的皇陵,那是葬著老朱的父母。而盱眙的皇祖陵,則是葬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
其實現在的皇祖陵也沒有完全建好,老朱也就是在洪武十九年才開始修建祖陵墓,並且重葬其祖父。雖然早就建好了享殿,但是圍牆等等,還是沒有完全的建好,畢竟這也是皇陵,可不是那麼短期就能完善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