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武院、武苑(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煐的‘疑心病’犯了,他覺得老朱應該是在內涵。內涵他小朱小時候心機重,內涵他小朱是裝糊塗的高手等等。或者也有可能,老朱現在是‘愛心轉移’,現在眼裡就只有重孫的天真可愛,長孫什麼的可以暫時不關心了。
喝著小酒,朱允煐的心情很不錯。對於老朱來說更是如此,雖然子女很多,不過老封建的心裡,子女、子孫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能夠這樣和他喝酒的人可不多,尤其是年齡大了,以及這些年經歷至親離開,老朱更是‘依賴’小朱。
雖然退位了,但是老朱對於江山還是很在意,“和咱說說你那個武院,到底是個什麼心思?”
“咱前些時日也說過要改衛所,乾脆點連武院也辦起來。”朱允煐開口,對老朱說道,“那些個宿將的帶兵經驗,也是該傳下去。只靠自己摸索,也多半是要有些蹉跎,害的還是咱大明將士。”
慈不掌兵,老朱對於這個道理再清楚不過。當初他打天下的時候也有很多狼狽的時候,在一次次的挫折當中,老朱成長起來。他的那些個老弟兄們在死人堆裡打滾,成了統兵大將、縱橫天下。
一個將軍成熟起來,少不了的就是死人,一將功成萬骨枯可不是說笑的。
朱允煐繼續說道,“咱大明的將領,多半也是在沙場殺伐賺些功勳方能升起來。咱自然也覺得這般最好,武勳當然也得看軍功,這方是最好的晉身之姿。”
老朱點頭,他也是這樣的一個心思,既然是在軍伍,當然得看戰功了,這才是最關鍵的。至於其他的事情,不見得就是多麼重要的考核標準了。
朱允煐看著老朱,認真說道,“皇爺爺,歷朝歷代雖也有武苑,只是總體來說規模較小。那些將門,也多是家傳,或是起于軍伍。縱有諸多兵法戰策流傳,能精通者不多。”
老朱微微點頭,在他的眼裡也就是這樣。那些個武勳就是大明朝的軍伍根基,那些人的家族基本上都是起于軍伍。所以只要稍微的努努力,總是能夠有機會出頭的。
朱允煐繼續說道,“現如今咱大明的軍伍,多半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說是驕兵悍卒一點都不為過。那些個勳貴人家,雖也有些不成器的,不過到底也是有點底子,知道是為何起家、富貴。只是皇爺爺,咱大明的五軍都督府可不如以前強盛了!”
老朱沉默起來,以前不是五軍都督府而是大都督府時期,坐鎮的是他的外甥李文忠,也就是比徐達、常遇春、馮勝等人差點,但是絕對算的上是人傑。而且是宗室,當然也足夠可靠。
朱允煐繼續說道,“以前的五軍都督府,國公不足為奇,侯爵在那邊說話都不硬氣。那時候咱得五軍都督府,非沙場宿將不能勝任,非公侯不能服眾。而如今只是三十載,老的老、死的死,雖也有老將、新銳,但多是一些勳貴後裔。”
老朱緩緩開口,說道,“徐輝祖還算可用,就是你那九江表兄,這些年你為何一直壓著他?”
李九江,也就是李景隆。這可是李文忠的兒子,是朱允煐的表兄。兵書戰策無比熟悉,紙上談兵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老朱也是非常看好李景隆的,希望李景隆成為朱允煐的李文忠。
朱允煐嘿嘿笑了起來,說道,“說句晦氣的話,九江表兄難堪大用。”
大明戰神不管是臥底也好還是草包也罷,朱允煐都不是特別的放心。他現在其實也算了解李景隆,很多的時候朱允煐也不是用他一知半解的對於歷史的瞭解去評價一個人。
但是說真心的,對於李景隆這個人,朱允煐會用,但是絕對不會重用。李景隆當個參謀沒問題,讓他去統率一支大軍,朱允煐覺得就有些勉強了。
“說到九江表兄,孫兒就想起來了。”朱允煐趕忙開口,對老朱說道,“一代、兩代,武勳家倒是不需擔心太多。但是三代後,四代呢,那就難保不成器了。咱弄出來武院,佐以此前的考評,就是督促武勳人家莫要忘了傳承。”
老朱沉默片刻,說道,“那你要知曉,若是有人去了武院,不願教授看家本領又如何?”
敝帚自珍也好,殺手鐧也罷,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是將一些‘秘笈’藏著。
“武院,肯定是得武勳佔著,不能讓文臣插手過多。孫兒弄出來武院,就是擔心武勳人家不如文臣一茬茬的冒出來。”朱允煐嚴肅無比,對老朱說道,“而且這武院,首先得從勳貴人家選人。再者就是入武院的,也分三六九等。三品武將以上,皆由武院所出。”
老朱一愣,隨即哈哈大笑,“三品不夠,四品才成!若是以後有能耐了,五品、六品,都該是咱武院出身,都該是皇帝的門生!”
好吧,老朱對於有些事情心裡清楚著呢,只是再次考驗一下他的孫兒而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