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簡單安排了一下秋獵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一些事情他只需要開口做出決定就好,底下的人會將這些事情執行到位,這一點不需要他多操心。

看著茹瑺等人,朱允煐開口說道,“朕覺得,六部尚書當為正一品,眾愛卿以為如何?”

正一品這是沒了,但是相比起以前也是‘升官’了,茹瑺等人自然也沒有太多的意見。畢竟皇帝都已經做出了決斷,有些事情自然也就輪不到他們多發表什麼意見了。

不只是因為丞相制度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在是高度的皇權集中。更因為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英示皇帝,一個個的都是‘獨斷乾行’,他們的一些決斷一般人可沒辦法改變。

從一品,其實在大家看來也是一個比較能夠接受的事情了。

六部尚書成了正一品,地位相對來說提升了一些,算得上勉強能夠和武勳稍微抗衡一下,不至於天然的弱勢很多了。而對於武勳來說,國公、侯爵一大堆,六部尚書也就六部尚書吧,也僅僅只是從一品而已,和他們還是有些區別的。

茹瑺作為吏部尚書,這個時候也說道,“陛下,六部尚書提為從一品,其他官員品級如何?”

六部尚書‘升官’了,其他的一些官員肯定也是需要升官的,起碼品級是需要提升一下。

朱允煐笑著點頭,“吏部且擬出條陳報與朕,這事也確實該辦。”

這算得上是文官集團的‘勝利’,大家集體升官了。

不過在短暫喜悅後,朱允煐說道,“朕此前命人查閱官吏檔籍,咱大明何時需要這般多的官吏?”

.soduso,cc首發

冗官冗員,這絕對是朝廷的負擔。不只是俸祿會讓朝廷有些壓力,最主要的還是人浮於事,這絕對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也是歷代王朝都比較頭疼的事情。

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朕也看了,就說這布政司,除布政使一人外,還有左、右二布政使。”

茹瑺這個時候立刻說道,“陛下,臣等此前也有商議,布政使掌民事,確實不好人浮於事。”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稱為“三司”,這可以說是一省‘高官’了,只是不掌軍事和司法。

“此前咱皇明初立,各轄區、治所劃歸並不合理。”朱允煐繼續開口,說道,“許多州、縣,相互掣肘。小小州縣尚未發展起來,身居官位的官吏倒是比子民都多。”

好吧,朱允煐這是要裁撤一些州、縣了,不過大家也覺得並不算意外。畢竟大明的一些州縣的劃分確實不大合理,就算是後世也會根據發展開始重新劃分市縣,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巡檢司、河泊所、遞運所,這些也該好好查查。”朱允煐再次開口,對茹瑺說道,“咱大明雖國力日盛,只是尚不能多養人浮於事的庸官、祿蟲。該裁撤的裁撤,汝等下去後多商議。”

機構重疊、轄區重疊等等,朱允煐肯定是不能忍。拿了老朱家的俸祿,那就要多幹事。有些官吏佔據著官位不幹事,那可不成,朱允煐可沒有那麼大方。

看著在幸災樂禍的武勳,朱允煐忽然說道,“五軍都督府那邊也注意點,該裁的也要裁。咱大明的軍伍必然是精兵強將,咱可不養酒囊飯袋!”

冗官冗員,這不只是文官這邊才有的現象,軍隊那邊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所以朱允煐這一次是一視同仁的,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勳,該裁的還是要裁,這一點他不會客氣什麼。

徐輝祖等人自然是有些愁眉苦臉,這得罪人的事情肯定是他們來完成。只不過陛下都開口了,他們自然也就沒辦法反對,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們多少也是知道的。

更何況這些武勳私下裡也想過,國朝接下來的幾年說不定不會大動刀兵。所以汰淘一批軍卒,這也不是讓大家覺得意外的事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大家早有預料,只是現在陛下已經開口了,大家執行好就行。

想起來了什麼一般,朱允煐也說道,“此前咱皇明開始治世,民心歸附,教諭子民也是應該。只是這府、州、縣學,也多有一些憑白多拿俸祿之事。吏部、禮部此番也要多用心,咱大明必然是禮儀之邦,寒門學子求學無門可不成。”

朱允煐這話說的似乎是有些矛盾,一方面是嫌棄‘官學’的教書先生太多,另一方面是覺得大明的讀書人太少,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啊。

可是大傢伙也明白,英示皇帝並不是真的要裁了那些個官學的教書先生。只是要抽出來一部分人,這是要安排去一些偏僻的地方了,這是要繼續‘師資教育’了。

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心情複雜的一個地方了,看起來是英示皇帝重視文治,開始重視讀書人了。只是想到一些教書先生拿著勉強可以餬口的俸祿,要背井離鄉去一些偏僻的地方教書育人,這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不是每個讀書人都可以金榜題名,很多的時候迫於現實也只能成為西席先生。家底子厚一點的話,可以在家裡當一個安逸的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