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訥‘不明就裡’,不少文武大臣們也靜待下文,因為他們的皇帝陛下在說著衍聖公的由來。

緩緩起身,朱允煐居高臨下問道,“孔聖修訂六經,著《論語》。衍聖公之爵位,也是歷代君王感孔聖之恩德。只是這衍聖公,應該是奉行孔聖之遺德。”

朱允煐表情嚴肅起來,追問道,“衍聖公,可為嫡長?”

朱允煐的話音剛落,這也使得奉天殿一片嘈雜。看起來不止是朝臣們在‘發難’,他們的皇帝陛下現在也是在發難了。

孔訥這個時候也是有底氣的,連忙說道,“回陛下,元延祐二年,孔氏族人上奏。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該是孔諱思晦。”

朱允煐微微點頭,隨即笑著問道,“孔思晦,是嫡長?”

孔訥內心惶恐,也不解,“回陛下,臣不敢欺君,先祖確為嫡長!”

朱允煐平靜開口,緩緩說道,“相信孔氏也有族譜,只是宋自孔端友以後,由於宋金元三朝並起紛爭,使得孔子後裔冊封出現了南宗和北宗。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主持曲阜孔廟祀事,其人為孔端友之弟,是北宗之始。”

不少文武大臣對視、竊竊私語,本來大家覺得魯王世子只是在質疑衍聖公是在蒙元出仕。這其實沒多大麻煩,稍微糊弄一下就好,畢竟在蒙元出仕的文人士子不少,也有不少的武勳戰將。

可是現在的皇帝陛下呢,直接質疑起來了衍聖公的合法性了,直接是從根上在質疑孔訥、孔克堅這些人了。所謂的嫡庶之分,還是很明顯的。

在孔訥滿腦袋冷汗的時候,朱允煐繼續說道,“孔璠為衍聖公後,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襲封衍聖公,是為北宗。孔元措隨金政權遷往汴京,曲阜孔廟則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佔領曲阜,先後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為衍聖公。這樣,宋金元三朝並起,各有一個衍聖公。”

朱允煐露出笑容,隨即說道,“隨即,孔元措入仕蒙元。”

這其實是委婉的說法,只是孔元措所在的金朝被蒙古所滅。好在孔元措為衍聖公,只是換了主君成為了蒙古人的衍聖公了。

朱允煐居高臨下,看著孔訥問道,“此前你說孔氏族人要求嫡長,又曾因孔元措無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為嗣,孔氏族人言孔湞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其母改嫁,也不可為孔氏宗。”

孔訥這個時候趕緊說道,“回陛下,元忽必烈時,五十二世孫孔諱洙歸元,讓位於曲阜宗子。”

孔洙讓封孔之全,這是因為孔洙是南宗末代衍聖公。宋元政權更迭中,所謂的以運用儒家智慧、從容應對威逼利誘,恪守忠孝節義,保全孔子家族。

孔訥的意思是很明顯,現如今的孔氏宗族雖然不是嫡脈,但是是合法繼承。

朱允煐不置可否,隨即笑著問道,“哦?這麼說來北宗方為正統?”

這一下朱允煐算是徹底的圖窮匕見了,這也使得朝堂上一片嘈雜。今上這是在徹底的質疑如今的衍聖公一系了,這是在質疑所謂的北宗根本就不具備合法性。

冷哼一聲,朱允煐厲聲說道,“孔聖乃天下文宗之祖,孔氏族人也當恪守禮法!孔洙讓封,或為蒙元暴政!只是如今這些年,汝等可曾想過讓封、可曾想過孔聖嫡脈?!”

孔訥猛地抬頭,悽聲嚎道,“陛下,臣乃孔氏嫡脈!”

朱允煐可不管那些,徑直說道,“孔聖嫡脈為天下大事,不可混淆!朕決意追本溯源,嫡庶不可混淆,旁支以圖取代嫡脈,滑天下之大稽!”

這一下不只是孔訥慌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慌了起來。

他們覺得孔訥沒錯,因為當時的孔洙讓封,看起來是自願將嫡脈讓給了孔訥的祖先。

可是當今皇帝說的也沒錯啊,孔洙那一脈才是正統啊,孔訥這一脈完全就是蒙元皇帝扶植起來的。說句難聽的話,孔訥這一脈是蒙元皇帝認為的正統,是忽必烈冊封的孔子嫡脈!

這,有些難辦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