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外道了。”朱允煐無奈,也有些語重心長,“學學你三哥,你二哥那是沒辦法,以前也不讓我好好教。咱們是天家,還要教出來個秀才?過幾日皇爺爺要帶你大侄兒回老家,你先受封,隨後領郡馬沿途護衛。其他事情皇爺爺不管,且看你能耐。”

朱允熙愣了一下,隨即誠惶誠恐,“啟奏陛下,臣弟不知武事......!”

“不會就去學!”朱允煐立刻批評說道,“也不是讓你當個統兵大將,稍微知兵一點也好。這一次也莫要有太多想法,雖然讓你負責沿途護衛之職,不過皇爺爺到底是馬上皇帝。”

這一下朱允熙也踏實了,他剛才就是想太多了。雖然是讓他‘帶兵’,只不過這也就是做做樣子而已。真的要是說什麼事情都讓他來做主,這也是不現實的事情。不要說老朱不允許了,朱允煐本人也不可能答應。

能夠讓老朱放心將兵權交出去的,也就是以前的朱標,現在的朱允煐。小小朱也有可能,但是那也得小小朱長大一些,需要小小朱稍微證明一下自己。

“你二哥想要留在應天府,想要和讀書人在一起。”朱允煐喝著酒,對朱允熙說道,“你呢?是什麼打算,是留在應天府,還是去北平?”

朱允熙小心翼翼的看著朱允煐,隨即說道,“陛下,臣弟想要學靖江王世子。”

靖江王,這絕對是大明宗室當中最特殊的一個。

靖江王一脈是老朱長兄南昌王朱興隆,只不過在元末被餓死。朱興隆長子就是朱文正,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是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

這個曾經的‘接班人’在朱標出生後地位急劇下降,也因為對老朱心懷不滿,導致行事出了偏差。最終被免官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就去世了。

老朱沒有沙這個侄兒,也留給他大哥一脈富貴。只可惜朱文正的獨子朱守謙沒有珍惜這個機會,老朱開國後分封諸子為王,將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建藩於桂林。

本名鐵柱,後來改名朱瑋,再改名為朱守謙的靖江王非常不樂意。他可是南昌王朱興隆的孫子,想著的是就藩南昌,而不是荒僻的桂林。

他一開始不願意就封,要不是當時馬皇后勸著,估計下場會很慘。好不容易就封了,一到桂林就暴露出性情乖戾、陰賊險狠、肆為**的特點。老朱忍不了,將他詔回京師。

這以為結果還寫詩諷刺老朱,被老朱一度廢為庶人。但是看在大哥、大侄兒的面子上,再次給予復爵。可是朱守謙對不起他的名字,奢縱淫佚、掠殺不辜、豪奪暴斂......被老朱再次召回,仍安置鳳陽,結果這一位在老家橫諮如故,強取牧馬、暴擾一鄉。

這一位才剛死五年,年僅三十二歲。而留下來的王位,老朱‘宅心仁厚’,也是因為侄兒朱文正和侄孫一再橫行無度,所以他們的後代朱贊儀被留在京師,和眾皇子一起接受教導。

“咱以後肯定是要削藩的,贊儀也是這般。”朱允煐開口說道,“桂林到底是我大明國土,不好裂土封王。倒是我記得靖江王兄曾經遣使者去滇緬的百夷,結果使者被百般羞辱。”

朱允熞立刻說道,“臣弟想要效仿四叔,於海外之地開建分封!”

朱允煐哈哈大笑,豪氣無比,“好,不愧是我朱家子嗣!這事哥答應了,你這一次先隨皇爺爺回鳳陽老家祭拜先祖,哥以後安排你練兵、掌兵!”

朱允熞有些激動,隨即也說道,“靖江王世子也有這般心思,想要征伐百夷一掃王兄羞辱。”

朱守謙和朱允煐他們是同輩,雖然年齡上朱守謙要大十來歲。而現在的朱贊儀,甚至比他的王叔朱允熞還要大三歲。

“成,這事是遲早要做的!”朱允煐笑了起來,豪氣十足,“百夷也過於狂妄了!不管王兄是不是狂悖,這也是我大明宗室!”

想要在大明境內有著封地太難,但是在大明的國土之外開國立業,朱允煐是十分支援的!

不管是他的弟弟,還是堂侄,都是他需要支援的。如果他的皇叔們想要在海外之地開國立業,朱允煐也是要錢給錢、要兵給兵。當然,這也就是說說而已,肯定不是無休止的給,只是給了‘起步資金’,畢竟宗室很多,皇帝也給不過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