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社會,社會隨著發展形成越來越多模式化的東西。而身處在社會中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身進行模式化。”

“不管是為了適應社會,還是其他目的,終歸都在模式之中。”

“所以,商業上就有針對這種模式的營銷手段。”

“比如說PUA,比如說成功學課堂,比如說今年過節不收禮……它可以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葛清霏這個做生意的富婆,三兩句話把問題解釋清楚了,淺顯易懂。

“社會中的模式都有好壞兩面,好的會讓人更進一步,我們稱為模式階梯,而不好的,我們稱之為模式陷阱。”

“比如說,這十八個女孩子。”

葛清霏看向窗外,此時已經有警衛隊的人來到這裡,另外還有醫護,他們將十八個女孩子匆匆運走。

“周先生!”李索竟然也來了。

“你先去忙,回頭我找你。”周陽招招手,繼續聽葛清霏說道。

“這十八個女孩,她們追求的美不是她們自己的美,而是別人和社會喧囂的美。”

“之所以是喧囂的美,是因為沉默的才是大多數。只有部分在喧囂,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所有人都認為這樣子很美。”

“於是,這群女孩陷入了所有人都認為這樣子很美的模式陷阱中。”

“而事實卻是,喧囂之美,只是背後推手為達目的的一種手段。”

“舉個例子吧,很貼近生活的,網紅店。宣傳+托兒,這兩步就可以吸引了一大群人為此交智商稅。”

“宣傳的很棒,顧客排長龍,你看到這個第一時間一定會想,這家店的東西一定很美。這就是針對你的認知製造的模式陷阱。”

類似的陷阱其實很多,比如說倖存者偏差。

為什麼你總聽到有人買彩票一夜暴富,卻很少關注到那些傾家蕩產的?

為什麼你總聽到股票使人致富,而很少知道那些為此家破人亡的?

比如一個段子,為什麼降落傘永遠沒有差評?

……

諸如此類的模式陷阱太多了。

比如今年美國股市散戶PK機構做空的“遊戲驛站”事件,到頭來發現背後還是機構在搞鬼,一大群散戶被扒得一乾二淨。

比如馬斯克的狗狗幣事件,好玩吧,這樣的大佬也來忽悠人,害死一幫因為信任他才去炒狗狗幣的人。

多了去了。

人的認知隨著知識結構的搭建,社會摩擦的時間越久,就越是具有模式特點,於是逐漸固化的思維模式在時間的推移下,模式陷阱會越來越大。

唯一抵抗的方法,就是增加你的認知,將認知結構向前更推一步。

當然,這只是技的方面。

在道的方面,我們祖先早在《論語》《老子》裡寫滿了答案。

……

再比如說,你現在在看的爽文,無腦爽,這何嘗不是一個模式陷阱呢?

只不過,我們樂此不疲罷了。

“我明白了!”周陽撫掌道,“我想到一首歌的高潮部分,獻給天下胖女孩——”

周陽捏了捏嗓子,開始唱:

“她說豐腴腫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萌。”

“她說豐腴腫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餓,胃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