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今年是姚名職業生涯第一次跟蒂姆鄧肯打“天王山之戰”,去年的西部決賽雖然他們最終是以24輸掉的比賽,但是前四場比賽,火箭隊跟馬刺隊的比分差是13,他們艱難在第五場比賽追成23,然後就被淘汰了。

雖然看著是24輸球的,但實際上,過程有些被馬刺隊碾壓。

這個賽季能將馬刺隊逼到“天王山之戰”其實也算是進步了,當然,姚名跟火箭隊可不會因為將馬刺隊逼到“天王山之戰”就感到滿足。

對於整個火箭隊來說,這個賽季如果不能進總決賽,那無疑是失敗的一個賽季。

而對於姚名自己來說,到這一步,如果今年火箭隊還不能贏球,那他就別在NBA玩了,直接退役吧!作為重開者,那屬實有些丟人了!

從開局就可以看出來,姚名上一場比賽第一節打爆的餘威尚在,整個馬刺隊的防守都是奔著他去的。

該說不說,球星在系列賽某一場比賽的爆發實在太關鍵了!

這影響的不僅僅是爆發了的那場比賽的勝負,同時影響的還有接下來的一到兩場比賽!

就比如姚名,上一場比賽第一節砍下31分,你說布登霍爾澤在接下來的這場比賽中,怎麼可能不對他的防守進行變陣?

而這麼一變陣,總歸會漏出一些新的破綻來。

籃球場上的防守形式就那幾種,並且每一種防守變陣都存在它的漏洞,“拆了東牆補西牆”在NBA是很常見的現象。

如何第一時間發現對手的漏洞,用自己的強點進攻對手的漏洞,便是一個NBA主教練功底的體現。

湯姆跟錫伯杜這方面的功底就不用多說了。

一瞧這場比賽開局馬刺隊的防守就奔著姚名去了,立刻示意打姚名牽制,其他人主攻的幾套戰術!

姚名也很積極地配合著牽制,並沒有跟上一場比賽那樣去自己單幹。

上一場比賽他為什麼那麼做,當時便已經有了解釋,今晚這場比賽,火箭隊其他人的氣勢正佳,目前局面也有利於火箭隊,他找不到跟上一場比賽那樣自己打的理由。

他今晚的節奏將跟他這個賽季之前大部分比賽時一樣,上半場牽制,下半場再站出來接管比賽……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他清楚的記得,西部決賽的第一場比賽,弗朗西斯迎來大爆發,那狀態好的連蒂姆鄧肯都想拉著他去尿檢,結果第二場比賽他一下子就“萎”了,而且還“萎”成了“寒冰射手”,面對“手感守恆定律”,姚名選擇從心,這場比賽他還是別指望能有上一場比賽的手感了!

只不過,姚名很快就發現,根本不需要他有什麼好的手感,他只要往著三分線外一站,都不用拿球,馬刺隊整個的防線立馬就朝著他靠了過來。

看來上一場比賽六個三分球沒白投啊!

姚名很滿意自己在三分線外的威懾力,於是乎,在比賽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動不動就往著三分線外站。

這看得肯尼史密斯不禁道:“誰說2米26的身高在籃下才統治力十足啊!姚這不在三分線外都威懾力十足嗎!”

“這聯盟往後的內線怕是真要變天了……”巴克利嘴裡忍不住唸叨了一句。

上一場比賽結束後,隨著比爾沃頓說出“姚名將引導大個子新潮流”,其實他們這幫專家就已經在討論關於“大個子投三分”這個事情了,很多專家在看了昨天那場比賽後,對大個子投三分已經不再那麼的排斥了。

當然,這也很正常。

喬丹出現以前,大家都認為二號位只是一個進攻端負責接球投籃,主要負責防守的位置,從來沒想過這個位置的球員能成為球隊主carry點,那時候小前鋒才是負責進攻端主攻的球員。

另外在蒂姆鄧肯出現之前,大前鋒位置也是一個髒活累活居多的位置,很少有球隊用大前鋒當核心,而大前鋒當核心拿到冠軍的球隊的更少了!

可蒂姆鄧肯的出現,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好的四號位也可以成為球隊的絕對核心,也可以奪冠……

當然,真要說的話,喬丹說是二號位,但他打的確實是三號位,為此聯盟還出了一個新的詞,叫“鋒衛搖擺人”,在喬丹之前,真沒這個詞。

而蒂姆鄧肯他在馬刺隊其實幹的也是五號位的活,至於為什麼到四號位去,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避免跟沙克奧尼爾重疊,影響他的榮譽,所以波波維奇才幫他報的四號位,但他其實是中鋒打法,不過,這種說法聽聽也就算了,畢竟在後來位置愈發模糊化的時代,蒂姆鄧肯這種球員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可四可五!

由此可見,天才都是可以打破界定的!

現在,姚名便也在經歷這樣的時刻,在他出現以前,整個聯盟都認為五號位只有在禁區才能發揮他的威力,投三分球的大個子都是“軟蛋”打法!

但隨著姚名統治的比賽越來越多,這不,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認同他的打法,可以預見,如果姚名這個賽季能夠奪冠,他必然成為邁克爾喬丹跟蒂姆鄧肯之後又一個打破了界定的傢伙——投三分球的五號位,同樣可以奪冠!

到時候,這樣的聲音必然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