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上午,月兒抱著一摞圖紙跟在趙啟身後來到趙開書房,眾人陸續到達,見禮後落座,家人獻茶後退出。明兒依然充當門神角色。

趙開環視一週道:“開始吧!啟兒,還是你先說。”“是!”趙啟回應後接著說道:“父親,二位師父,我研究了秦、兩漢、三國、西晉以來的軍隊編制,存在很多弊端,我們現在剛剛積蓄力量,可以從根源上改變原有體制。我認為首先黨要絕對掌握軍隊,建立一種新模式的軍隊,各級軍事單位建立黨組織,設立軍事主官、政治主官、監察主官相融合的領導機構。我考慮設定軍委—大軍區—兵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體系,當然我們當前實力有限,只組建適合當前的軍事單位,營以上建立各級黨委,營以下建立黨支部,各級各類主官要求首先是一名合格的黨員,或任命後經過一段時間政治學習,在邛都成立華夏人民黨政治學堂,專門負責政治教育,稍後我會完善黨的整套理論體系。軍種方面我有如下考慮。”

第一;重甲騎兵:先建設一個團的編制,這個團人數五千五百人,作戰部隊五千人,其餘五百人為輔助的炊事兵、通訊兵、醫護兵、警衛等。轄五營,每營一千人,每營轄五連,每連二百人,每連轄五排,每排四十人,每排轄五班,每班八人,每班在衝鋒時分成兩個三人戰鬥小組,一個兩人支援小組。

趙啟讓月兒找出馬槊、札甲、馬甲、馬鞍、馬蹬、馬蹄鐵、鐵骨朵、投矛、神臂弩的圖紙。趙啟先拿過馬蹬、馬鞍、馬蹄鐵的圖紙,馬蹬、馬鞍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趙啟只是做了改良,重點介紹了馬蹄鐵道:“按此圖形打出馬掌,恰好與馬蹄大小相當,將馬蹄修平整,用鐵定訂在馬蹄上,一方面可以保護馬蹄長途行軍磨損,還可以防止打滑,最重要的是提高了騎兵的衝擊力,敵軍一旦被踩踏不死也是重傷。”眾人驚歎!

趙啟又介紹了改良的馬槊,趙啟將槊頭改成三稜狀,一方面便於打造,一方面提高了穿刺效果;神臂弓的射程無以倫比,箭頭也被改成三稜狀,投矛部分配置,可做遠距離投擲,殺傷力強。鐵骨朵是對付重甲的有效武器。

改良後的札甲防護能力超強,趙啟為了打造容易,將沒有關節處不影響活動的胸腹部背部做成大的甲片,將全身甲分為幾部分,以利於士兵穿著,在不影響防禦能力的同時提高他的穿著速度和舒適性。馬甲亦是如此。

郭淮讚歎道:重甲騎兵練成,憑著裝備便可獨步天下,無人能敵!賀俊生也道:“這重甲騎兵衝鋒陷陣可是一把利器!”

重甲騎兵每班設班長、指導員、副班長各一名,班長負責訓練作戰,指導員負責日常生活及思想工作,副班長協助班長工作。

每排設排長一名,主管軍事作戰;副排長一名,協助排長工作;指導員一名,負責日常生活和思想工作;監察一名,負責軍紀監察。排設黨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