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休息片刻,趙啟陷入沉思當中,月兒悄悄的端來茶水,靜靜的在旁邊看書,趙啟想到後世歷史提及中國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都是因為農民活不下去了。

如果能吃飽肚子,農民才不會造反。吃不飽肚子大多數時間並不是朝廷賦稅重,像漢以來地主豪強大肆兼併土地,農民不但要繳納朝廷賦稅,更多的還要向地主繳納地租!

辛苦一年自己所得不足以餬口。王莽改革想把土地收歸國有,但他沒有發動群眾,反而被地主豪強所推翻!

未來自己想改變此局面必須將後世偉人的土地改革借鑑而來,發動最底層、最廣大的農民,消滅地主豪強,扶持寒門讀書人。

後來南朝劉裕就是採取打擊豪強地主,重用寒門士子才建立了劉宋。眼下得先革新農具及農業生產技術!

從這裡入手,讓民眾過上好日子,想到這,趙啟對月兒道:“月兒準備筆墨紙硯!”月兒忙放下書,備紙研磨,趙啟略加思索提筆畫出一個犁的圖案,這是後世犁的圖樣。

看著眼前的紙,趙啟一皺眉,此時的紙比較粗糙,直到東晉後期才有了好一點的紙即麻紙和藤紙。

得改進造紙術,還有印刷術,這樣才能降低書籍的成本,普通民眾子弟也能讀的起書,才能打破一直以來豪門子弟壟斷的官場。

趙啟又給犁的圖紙標註好尺寸,並把犁頭單獨畫出標註尺寸及生鐵鑄造字樣。

又畫出來用來灌溉的水車,鍬、鎬、鋤、簡易播種機、碾子、遛軸等眾多後世農具,並詳細備註用材及尺寸。

趙啟想了又想,又整理出梯田修築方法。又重新鋪了一張紙,先畫出越巂郡地圖,然後在地圖上標出各種符號,在紙的下方用文字註明每個符號代表哪種礦產資源。

這是根據趙啟後世記憶畫出的,另取一張紙把具體位置結合具體礦藏及其特點書寫詳細,像銅、鐵、煤、金、銀、石灰石、粘土、硝硫、石膏等在越巂郡都有。

弄完這些,趙啟讓月兒再謄寫一份,第二天一早喊來趙才,把各類農具向他介紹一遍,讓他找木匠、鐵匠去製作。

做好之後試用一下,與原有農具對比。並將礦產圖給了趙才一份,讓他命採礦負責人人按圖尋找。

趙才也驚訝萬分,但不好細問,馬上吩咐人去做。等家主回來後再報與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