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藉機上網(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你。”
結尾就是這兩個字,比所有的甜言蜜語都撩撥人心。
劉蘇悠悠心潮難平,匆匆打了幾個字:“謝謝老師,我儘量去和這裡的人溝通,有結果了再向您彙報。”
然後,退出郵箱,保持開機的狀態,將膝上型電腦遞給對方,微微彎腰,真誠地道謝。
“沒事。我是發郵件找朋友,現在,我等待著對方回覆。暫時不用膝上型電腦,你先用著就是。”
“真要謝謝您的電腦,我接收了郵件,也回覆了,現在已經用完了,您再看看,朋友回了您的郵件沒有?”
羅馬尼亞小夥子苦笑著搖搖頭:“她還在學習中,網路用的不是很熟練,我每天發一封電子郵件,連續十幾天了,一封也沒有回我。”
不是在電腦上工作的人,哪裡有每天開電腦上網是的習慣?劉蘇悠悠急著要去打電話,可是才用了人家電腦,不能急於走人,好歹也安慰幾句:“可能,他上網不太方便,您直接打電話吧。”
“打過多少電話也不接,不知道什麼原因?”
小夥子愁眉苦臉的,是聯絡自己女朋友?悠悠幫不到忙,只好讓對方不要著急,朋友總會看到郵件的,自己要進店裡去,說有事兒要打電話。
“我這裡有手機。”他說著就掏出手機遞過來,還補充了一句,“如果不想讓人聽,我回避,到店裡去一下。”
她沒有接,借電腦是沒辦法,咖啡店裡有電話,付電話費就行了,見對方多心了,連忙解釋:“不是的,我就為學習的事情,和有關方面聯絡,沒什麼秘密。”
“那就用我的電話吧。”小夥子乾脆把手機放茶几上,輕輕一推,手機就滑了過來。
生怕掉到地上了,悠悠趕緊接住,感激地點點頭,開啟隨身揹著的小包,找出這邊裝置公司的號碼,然後撥了過去,
她把席況所說的情況歸納了一下,說自己已經有了合同的掃描件,也有當初自己單位的申請報告文件,是對方以假亂真,偷換概念。報名的時候,也再次重申,自己到德國是來學習服裝設計的,當時接待的工作人員沒有異議。然而,在語言培訓中心結束之後,卻把自己送到百福公司的職業學校,分到服裝機械裝置的一個車間裡,居然要我去學習機械修理,這是一種商業欺騙行為,必須要給一個說法……
劉蘇悠悠語速很慢,但是表達準確,也慶幸抓緊了時間學習,才能夠把過程敘述的這樣清楚。
想來,中方已經給他們交涉過了,對方強詞奪理,還是說合同雙方已經簽署,他們是按合同辦的。
“你們的合同全是德文,就因為中方翻譯無力,沒有發現漏洞,談判雙方有文字記錄,完全可以作證,是你們合同有問題,如果不修正錯誤,我們將在媒體上曝光,以後還有哪一家中方企業上當,會購買你們的機械裝置?”
劉蘇悠悠語音很柔和,語言也很平淡,但是有理有據,骨子裡堅硬如鐵,讓對方無話可說。終於答應,讓她到特里爾找麥登道夫,去格格公司報到。
她不放心,問道:“也是職業學校嗎?”
“不是,是服裝工廠。”
這才放下心來,悠悠關了手機,忍住心痛,抽出100馬克,與手機一起放到桌子的對面,陪著笑臉說:“謝謝先生,不僅讓我獲得了國內的資訊,而且與這邊也談判好了。”
對方收了手機,望著這位中國姑娘搖搖頭,將那100馬克推送回去:“我們都是這裡的外國人,應該互相幫助。”
“用你的計算機發了郵件,用你的手機打了電話,你也要花錢的,我不能佔便宜。”她又把錢推過去。
“我說過了,真的不能收錢,就當交個朋友吧,我叫安德列夫,您呢?”
他說著,站起身來,拿著那張紙幣走到悠悠跟前,就把錢往她手裡塞。
她是個守舊的女孩,在國內一貫潔身自好,在國外更不能盲目開放,朋友不是那麼好交的,也不願意欠人情。最簡單的辦法是請客吃飯,一餐飯不行就兩餐飯,可對方是個男性,也就30歲左右的年齡,一起進飯店本來就尷尬,也沒有必要走這麼近吧。只好收了錢,再一次道謝,就說自己名字的叫劉蘇悠悠,要到新的地方去了。以後安德烈夫到中國,有緣相見,再請他吃飯。
安德烈夫卻把她喊住了:“悠悠,這名字很好聽。你的德語說得也不錯,恕我冒昧,無意中聽到你的電話,聽到你說語言培訓中心,你是在那裡學習過嗎?”
悠悠已經站起來了,正準備走,聽他問起來,回答是的。
“你在裡面,認識一個保加利亞的姑娘嗎?”他迫不及待的問,站起來,比了一個高度,又用手指在臉上戳戳,那是“雀斑”這個詞,沒有適當的英語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