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羽並沒有因為雜誌上的這種說法而感到不爽,正相反,他在認真地閱讀對方列出的原因。

雜誌上先是貼出了近年來何氏集團的整體收益和流水情況,顯而易見,這些年的何氏日益衰敗,已經呈現出了疲態。

何氏本就是一副大廈將傾的模樣,如果這時候換個經驗豐富的領軍人物,再花重資聘請幾個在商業界有些建樹的金融策劃,然後裁撤底層人員減少開支,或許還有一線再度回春的可能。

可是眼下換上了年輕的新總裁,她不僅沒有迅速整頓好內部的老將,並且也沒有什麼納入新鮮血液的舉措,那這種高層不安定的變動,只會讓本就疲弱的何氏雪上加霜。

這篇文章的作者並不只是空口無憑的去分析這些,而是給出了最近幾周,終止與何氏合作的品牌名單。並且列出了自何雅琳繼任後,明顯縮水的幾個產業與之前的對比圖。

葉羽不太懂商業上的門道,不過他知道,這並不是何雅琳的水平不行,如今收入縮水的這幾個產業,幾乎都是上一代的遺留問題。

倘若如今有大筆的資金注入,或許能挽救一下這幾個不景氣的分支,不過顯然何雅琳並沒有這麼做的打算,相反,她還縮減了給這些行業的預算。

比如零售業,在數十年前,曾是讓何家逐漸走向輝煌的一個大頭,只是近些年隨著網際網路的過快發展,讓這個行業越來越不景氣,何氏的零售業也逐漸變成了一種雖然規模看上去很大,但卻有些敗絮其中的感覺。

雜誌上給出了策劃促銷、抽獎等活動促進消費的方式。但是何雅琳目前卻在計劃著裁撤實體店面的數量,這樣雖然減少了虧損和支出,可卻會讓集團的規模越做越小,文章評價這種做法實屬不是明智之選。

沈斐見葉羽看得認真,又一向知道他就是這種不懂跟人示好的性格,雖然有點尷尬,但也沒有責怪葉羽的冷淡。

“咦,這是在講何氏集團計劃縮減零售業規模一事啊……”

葉羽問道:“你也瞭解這些?”

沈斐微微一笑,答道:“當然,我最近正打算往何氏跳槽。”

“為什麼,雜誌裡不是說何氏在走下坡路嗎?”葉羽沒有急於表明他跟何氏集團的關係,而是裝作一個無關人詢問道。

“那是寫這文章的人,只注重了區域性,卻沒有看清大勢。用他說的方法,確實能夠促進一時的消費,增加收益,但是真正疲軟的是整個零售業,並不是何氏一家。”

沈斐能有這樣的見解,倒是讓葉羽頗感意外。

沈斐接著說道:“在目前電商的發展下,零售業是沒可能再回到數十年前輝煌的時候了,畢竟市場總共就這麼大,人們的總體消費水平也就這麼高。就像是一杯水,撒了一半,你讓這剩下的一半再怎麼升溫膨脹,也不會有原先的規模了。”

葉羽微微點頭,對於這點,他也是認同的。時代在發展,總有些行業會受到科技力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