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缺錢(第1/2頁)
章節報錯
弗蘭克這次回家,發現自己在逐漸‘弗蘭克’化後,決心改變。
弗蘭克也曾想過金盆洗手,和沃爾特、平克曼的合作結束,不再幹了,賺了三十多萬足夠了,以後當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和孩子們走完最後的時光,但一直在猶豫。
畢竟,退出容易,再想加入就難了,再想找一個沃爾特這樣的頂尖人才,更是難上加難。
但弗蘭克發現,事情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他愛他的孩子們,想讓孩子們有精彩的人生。
至少不用為了生計發愁,不要像那些日復一日,好似行屍走肉的上班族一樣,把人生全都用在工作上面,為了那一點微薄的工資。
希望孩子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這或許是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共同的期許,希望孩子能生活的好。
只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產生了不用的情況,變的讓孩子難以理解。
比如,望子成龍,想讓孩子變的優秀,幹什麼都爭奪第一,因為父母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競爭壓力的巨大,人們不會記住第二名。
或許,想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給孩子設定目標,不顧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當醫生、當老師等等。
在父母看來,那些職業都是優秀的,有各種各樣的優點,雖然,他們不是,但希望孩子是。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但父母的出發點,都是想對孩子們好,少走一些人生的彎路,少碰一些壁,少流一點血。
只不過,這種以自己的好為標準,去為對方好,卻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種愛其實有些自私,傷害的孩子卻不自知。
結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有矛盾,父母不懂為什麼孩子理解自己,為了孩子,都付出了那麼多,但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其實都是感動自己而已。
父母都想孩子好,都想讓孩子能夠改變命運。
可是,改變人生,說著輕巧,哪有那麼簡單。
尤其,南區這種破地方,這種貧民窟,就好似泥潭沼澤一樣,沒有那麼容易脫身。
不是說離開南區,搬到其他地方去,就代表脫離了南區。
南區的貧民窟,代表的一種精神面貌。
孩子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已經在這裡紮根,這裡的一切都在影響著他們。
看利普就能看出來,利普非常的聰明,但都只是小聰明。
在旁人看來,利普是天才,成績門門滿分,才上高二就能透過大學畢業考試,可以跳級上大學。
還有警察定位儀這種東西,完全是利普發明的,都可以說算是黑科技了。
要是警察定位儀落到黑幫手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而利普這麼聰明,卻在想著,怎麼利用夏季多賺一些錢。
所以,利普只是小聰明,真正聰明的人,應該在規劃自己的人生,決定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付出努力。
利普沒有目標,完全是得過且過的混日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