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猶豫太祖高皇帝出身的問題,所以在治國方面有著十分獨特的見解。

那就是“變”

大漢王朝的律法一直在不斷的變化,這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命令,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延續出不同時期的律法。

比如在最開始的時候,大漢律或多或少是延續的秦律,其嚴苛變態之處十分要命。

比如“禁書令”。

當年老秦人的禁書令在惠帝時期才開始慢慢的解除,到了文帝時才算是正式廢除。

但是嚴苛的秦律在漢初十分的不討喜,此時儒家的出現加上太祖高皇帝對上下尊卑的看重,慢慢的在律法上開始了改動。

前七十年整體來說的修生養息,廢除“專任刑罰”、“重刑輕罪”這種路數,先是改用了黃老的無為而治加上儒家的禮法。

這個時候,法家在大漢朝明顯是不吃香的。

七十年的修生養息,在武帝時期經過了董仲舒和張湯的夾帶私活進行了再次改革,將無為而治廢除之後,開始了“禮法並用”、“德主刑輔”的道路。

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數百年間,不斷的有不合時宜的律法被廢除,不斷的有新的刑律之事被新增進去。

大漢王朝從太祖高皇帝開始就不喜歡用什麼祖宗法度來約束他人,哪怕是在獨尊儒術的武帝時期仍然還有其他學術在朝堂上不斷的參與。

比如宣帝就喜歡和自家祖宗對著幹來著....

所以劉封提出來重建益州律法的事情上,可以說並沒有任何的問題,不管是天下還是朝堂,誰都不會對劉封或者劉備多說什麼。

試行法,在大漢律上也是被允許的。

當然....益州本土可能就不是很喜歡這種事情了。

畢竟對於益州本土人員來說,現在的律法對於他們才是最為合適的,因為他們不需要顧忌那些普通百姓的感受,有很大的漏洞鑽研。

但是現在的劉封,明顯是不能改變的。

趙韙和龐羲兩人對視一眼之後,他們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情似乎已經是不可更改了。

但是事情卻遠非劉封想象之中的那麼簡單。

眾多家族之中的紈絝子弟被吊在了亂葬崗中,這一場擔驚受怕最起碼能夠讓他們收斂很長時間不說,也能夠讓董和三人日後在益州的日子更加穩妥一些。

當然,透過這件事情甄姜也算是開啟了自己的商路。

秦樓楚館這種事情在荊州玩的開,但是在西川卻是不能玩得開的,畢竟相比較於荊州文風鼎盛。

甄姜也看得出來,西川太過於奢靡,若是旁人還好,但是劉封絕對會遏制這奢靡之風,到時候她這裡絕對會被抓住把柄。

所以她絲毫不在意這一次會將自己的名聲和自己這些秦樓楚館的名聲喪盡,幫助劉封開啟局面之後立刻改弦更張,將所有的秦樓楚館全都關閉。

然後換成最為普通的買******如繼續操持牲口,使者去和青衣羌還有南中的蠻夷拉拉關係,青衣羌的牛羊皮毛,南中的矮腳馬和各路藥材皮毛,在益州將商路開出來還是很容易的。

更不要說經過這一件事,這益州各個家族自然會是對她多加客氣,一路上不愁沒有買賣做。

董和也聯絡楊沛司馬芝,藉助這次的事情大肆打壓各地的奢靡浮誇之風,同時也逼迫各個家族將土地人口送出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