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喧囂終於落下了帷幕,蔡邕縱然真心喜愛王粲,卻也不能就在這沒完沒了的誇耀個不停。

最後他將王粲帶在自己的身邊,和荊州牧劉景升寒暄之後,便來到了劉封的面前。

看著這個所謂“外孫子”,蔡邕並沒有太多的感觸。

畢竟當初賈詡給自己找到的這條退路也是有藉助自己的名望為劉封鋪路的意思。

而且,自己的女兒雖然是大婦,但是蔡邕作為父親終歸還是對劉封沒有太多的感情。

與此同時,在他第一次看到劉封,看著他中規中矩的應對,心中也是不由搖頭。

劉玄德他是見過的,說實話,看似仁厚,其實頗有手段,尤其是允文允武,雖然現在還十分的稚嫩,但只要風雲一起,便有騰空之勢。

單說這一點,將昭姬嫁給他倒也算是良配。

可是如今蔡邕見到了劉玄德的這個長子,說實話,看似機靈懂事,但老於世故的蔡邕仍然是一眼能夠看出來。

天賦普通!

雖然很多時候並非是天賦決定一切,但是天賦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就譬如他身邊的王粲,那便有過目不忘,走馬觀碑的本事。

要知道上一個有這個本事的,還是那佩六國相印的蘇秦蘇公啊。

如此天賦異稟之人,如何能夠不讓他心動!

若非是小女兒貞姬已經和泰山的羊家許了婚約,他是真相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王粲,也不枉他們蔡家的名聲。

蔡邕和劉封的見面十分平淡,先是將小女兒貞姬叫來,讓劉封喊了一聲姨娘。

算是認了關係。

然後讓自己的孫子蔡襲過來,管劉封叫了一聲大兄。

算是徹底告訴了劉表等人,這劉封是自己的外孫,在這荊州也不是沒人照顧的。

(蔡邕記載之中沒有找到兒子的姓名,應該是早喪,但是確實是有一個孫子叫做蔡襲,襲承了關內侯的爵位。

至於是不是過繼過來,這個咱也不知道,他倒是有兩個堂兄弟,一個是叔父蔡質的兒子蔡睦,但是因為蔡質被願望至死的事情,直接舉族搬到了考城,算是和蔡邕斷了聯絡。

另一個應該是族中兄弟蔡谷,算是關係很不錯的,因為蔡邕曾經找他商量過,要不要辭官去兗州隱居。

不過對於他們的記載著實不多,如果是過繼,也不應該直接過繼一個孫子。

當然,荀家也出現過荀徽這種現象,所以沒法說。

在這裡作者選用的是第一種,他有兒子但是死的早,留下了一個年紀不大的孫子蔡襲。)

劉封和蔡邕的見面,讓劉表等人默默點頭,同時也讓人告訴那即將赴任的鄧濟,老老實實的回到襄陽守城門去。

如今蔡邕來了,而且一副要住在自家外孫子府邸之中,這個時候鄧濟過來,那不是找不痛快呢。

至於出兵....

張羨最近這麼老實,出什麼兵,什麼玩意就出兵,誰說出兵了?

劉表如是想!

一個讓劉封愁的腦子嗡嗡的問題就這麼被一聲姨娘,一聲大兄給解決了,再一次讓劉封感覺到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