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人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的運氣很好,駐守的西城沒有劉關張,沒有兩夏侯,只有趙融和馮芳兩人輪番攻打,這才讓他死命堅持了下來。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本就經歷了董卓和郭典的猛攻,如今再經歷這種打法,終於在一個半月之後,下曲陽的城門被開啟。
張寶帶著最後身邊的精銳,被稱之為黃巾力士的存在,朝著那衝殺過來的漢軍反衝了過去。
他們每一個人嘴裡都高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他們每一個人的眼中彷彿都看到了那豐饒的糧倉,碩果累累的農田,還有自己那已經死去的家人。
張寶的衝殺沒有給漢軍帶來任何的威脅,廝殺之後很快就化為了一具具的屍體。
地公將軍張寶被亂兵砍成一灘肉泥,黃巾力士沒有一個選擇投降,不管投降能不能活命,他們都不會投降。
中平元年十月底,皇甫嵩破開了下曲陽城門,攻入下曲陽,亂刃砍殺張寶,終結了黃巾之亂的最後一個標誌。
與此同時,這一戰之後俘殺十餘萬人。
皇甫嵩堅持將十萬人的屍骨築成了“京觀”,就這麼放在了下曲陽的城門之外,那巨大的京觀不單單震懾著那些黃巾餘孽,便是普通百姓和朝廷的使者都為之心驚膽顫。
而此時,劉備幾人就在這京觀的面前,面色陰沉,相顧無言。
他們並不僅僅是覺得皇甫嵩殘忍好殺,劉備不認可皇甫嵩的行為,但是劉備卻並不會覺得皇甫嵩這麼做是錯的。
有一句話劉備是認可的,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平定了張角三兄弟,震懾住其他的餘孽,這天下才能夠快速的恢復穩定。
事實證明皇甫嵩是對的,除了還在宛城和朱儁死扛的孫夏之外,現在所有打著黃巾旗號作亂的勢力全部都已經偃旗息鼓了。
各個黃巾餘部全部就近逃到了大山深處,安心躲藏了起來,便是那宛城的孫夏,若非是沒有辦法了他也不會和朱儁在這裡死扛。
這天下真的穩定了。
可是劉備還是不開心,因為他終於知道了皇甫嵩為何要堅持燒燬那些糧草了。
在大戰之後,皇甫嵩上了一道奏疏,同時也接到了朝廷的封賞。
朝廷將皇甫嵩封為左車騎將軍,冀州牧,槐裡侯,食邑八千戶,這沒有問題,甚至劉備還很感激皇甫嵩,因為他將平定張角的功勞給了他的老師盧植,讓盧植平安出獄了。
但是問題是皇甫嵩上的那道奏疏,他上書陛下,冀州經過黃巾肆虐,百姓流離失所,饑民遍地餓殍遍野。
所以他願意將所有的功勞換陛下的一道聖旨,希望能夠免除冀州一年的賦稅,然後緩解這冀州百姓的饑荒。
洛陽城中的大人物們當然不會真的將皇甫嵩的功勞抹去,而這件事情業毫不猶豫的透過了。
百姓們知道了皇甫嵩將軍為他們爭取到了一年的時間,能夠免除賦稅,讓他們安心耕種,那更是對他感恩戴德。
甚至已經傳出來了歌謠稱讚。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家家傳唱,銘記於心。
多麼淳樸的百姓啊,但只有劉備這些知情人才明白,這就是皇甫嵩的絕戶之計,他知道這裡是冀州,是張角發家的地方。
這裡面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過張角的恩惠,受到過黃巾道的恩惠。
他也知道單單靠著京觀震懾不了太久,若是不妥善處理,那黃巾餘孽們會源源不斷的在這裡鬧事折騰,無論朝廷拿出多少糧秣支援都無濟於事。
而皇甫嵩總不能將冀州屠殺乾淨,所以便有了這個計策。
將張角等黃巾賊寇留下的糧草全部焚燒,斷了冀州百姓們最後的機會,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在許給百姓一個承諾。
熬過這一年之後,他們就可以緩過來,就可以活過來了,一年免除賦稅,他們種多少糧食就拿走多少糧食。
這就是希望,百姓們有了希望之後,誰還會想著再去跟著已經死去的張角作亂,每個人都只會想一件事情,那就是怎麼樣多種出些許糧食,讓自己明年好過一些。
可是在劉備他們看來,今年,這冀州會餓死多少人!
朝廷一粒糧食都沒有拿出來,就換來了一個穩定的冀州,而且民間無糧,便是有心之人想要作亂那也有心無力。
好一個操弄人心,好一個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