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慧太嬪讓人來傳信,說是想見您一面,若是您有空暇,那下午便來拜見。”

慧太嬪?是她以為的那個慧太嬪嗎?

慧太嬪乃大理寺少卿莫知言之女,但是入宮沒多久後,先後便病逝。後來先皇又重病臥床,等先皇駕崩,慧太嬪便成了先皇的遺孀。

據說還十分的年輕貌美,而元歌會知道慧太嬪,則是因為每一世都會聽到她的死訊。也不知這位她從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慧太嬪,要見她是有什麼事。

慧太嬪是死在秋初,而且來是自盡而亡。本來宮中女子不得自盡,不然是要被問罪的,還會連累家中父母兄弟。

但是慧太嬪不一樣,此舉竟有人上奏章歌頌。說是慧太嬪貞烈,因思念先皇而自殉,應該給予追封才是。但是上奏章的臣子,被啟元帝給罵的狗血淋頭。

不僅如此,本來以慧太嬪身份,安葬時就算不進一位,也該以嬪的規矩送葬。但是實際上,慧太嬪的葬禮,只勉強有正四品的規格。

也不知其中是有什麼內情。

而且最奇怪的是,明**太嬪這樣幾乎是問罪的身後事,其母家不但沒有絲毫聲音,還將慧太嬪的侄女送進了宮。

那時宮中多了一個沒有位份的莫家女,她幾乎是愕然的。然而啟元帝極其不願聽到這個女子,讓她直接給個寶林的位份,此外還賜了一個‘慎’字封號。

到了這裡,幾乎人人都知道莫家做了什麼,但是誰也不敢深究。而前慎寶林進宮後,一直默默無聞,從沒有人敢提起。

元歌想了一會兒,開口道:“讓人和傳信的人說,便說本宮有空暇,慧太嬪何時到訪都可。”她到要看看,這個慧太嬪是怎麼一回事。

太妃嬪們在先後駕崩後,餘生都只剩下一個熬字。沒有子女的會留在宮中,自有份例供養著。但是也僅此而以,平日裡是連大門都不得隨意出的。

若是不回稟管理後宮之人,私自出門的話,不論原由都是要問罪的。所以慧太嬪得先徵得她的允許,不然不能踏出她的院落一步。

也是,太妃嬪們也有不少年輕貌美的,要是耐不住寂寞鬧出什麼醜事來,那可就真是讓皇室丟人丟大發了。再來若是碰上了新帝,也會容易傳出風言風語來。

見到慧太嬪後,元歌才知慧太嬪的確是一位年輕的女子,不論怎麼看,也不過雙十年華的樣子。其一身素色的妝扮,讓人見了心裡面便很寧靜舒心。

慧太嬪垂頭道:“是我唐突了,冒冒然的來拜見皇貴妃娘娘,還請娘娘莫怪。”

元歌位份雖高,但是慧太嬪到底是長輩,不能安坐著受禮。她站在那裡,帶著笑道:“太嬪娘娘過慮了,本宮也是想見一見太嬪娘娘的,咱們坐著說話吧。”只有在妃位以上的人,才有資格讓她們這些人,稱一聲母妃。

顯然慧太嬪是不夠資格的。

元歌說想見慧太嬪是實話,但是這時誰都只會當做是一句客氣話。

慧太嬪坐下來後,語氣恭敬的道:“此番前來,我是有事想和皇貴妃娘娘說一聲。我進宮多年,已經許久沒有見過家人了。”

“此番是想見一見家中親人,因此想請皇貴妃娘娘准許。”

太妃嬪們想見家人,也是有先例的,不過從來不容易就是。元歌聽了臉上含笑,開口道:“原來如此,本來太嬪娘娘想見家人,本宮就該同意的。”

“只是本宮年輕初掌後宮事宜,擔心什麼地方會做的不好。因此還請太嬪娘娘等一等,待本宮向皇母妃請教一番,再和太嬪娘娘回信吧。”

在元歌的記憶當中,慧太嬪並沒有來找過她,也就無從知道前幾世慧太嬪可曾見過家人。畢竟就算如今執掌後宮的人是她,但是像慧太嬪這樣的先皇遺孀,若有事的話,也該是先從皇太妃葉氏那邊走一遭的。

也不知這慧太嬪是怎麼想的,竟直接找到了她這裡來。元歌怎麼想就覺著怪異,再加上前幾世時,慧太嬪的死,她不打算輕易答應她的要求。

慧太嬪聽了臉色黯然,聲音輕輕的道:“也好,本來我該去尋皇太妃娘娘的,但是聽聞慈安宮這倆天正熱鬧,我也是擔心皇太妃娘娘正煩心,才不敢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