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今新帝已經奉了先帝的遺詔名正言順的繼續了大統,成為了一國之君,縱是他們再怎麼心中不甘,手裡什麼都沒有,又哪裡敢表露半分?

是以,到最後,羅貴妃也只能去了皇陵,寧王則在幾日之後帶著滿腹的不甘啟程去了封地。

如此,這次的皇權更替總算是完全塵埃落定。

……

而就如沈熙與安陽郡主和沈熙所說的那般,新帝自皇陵歸來之後,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了如今的端郡王為端王,封地為遼城。

這道旨意自然讓朝中震盪不已。

前有寧王得了貧瘠的封地不得不帶著滿腹不甘離京,後就有端郡王被晉為端王,封地還是邊陲重鎮的遼城。

朝中有不少明眼人都為此暗地裡議論紛紛。

先帝對端郡王的防備雖然表現得不甚明顯,但朝中大臣又哪個不是多長了隻眼睛的,就算是從前沒有看出來,如今細細一回味,也都能猜出個七七八八了。

既是如此,那這旨意就有的尋思了。

想來……

這也是先帝知道,新帝性情平和略少了些決斷,在先帝駕崩之後是壓不住端郡王的?

所以,索性也就不必壓著,反而令新帝施之以恩,如此一來說不定倒能叫端郡王感念新帝的榮寵?

這些猜測在眾朝臣的心裡繞了幾個彎兒,倒是誰也沒有說出來。

這可是大梁朝第一位異姓親王,說新帝對端王很是榮寵那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不過,只看新帝又以端王乃是朝中股肱為由將端王留在了京城,並不叫端王前往封地,也就能看出來新帝對端王也不是沒有忌憚的。

不過,再如何說,只要北夷的威脅仍在,端王的地位就絕對會萬分穩固。

這封王的旨意一下,新晉的端王府立即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去處。

不過,到底還是處於國喪期間,百日之內是禁宴飲的,因而那些想要上門拜訪的人自然也不敢犯了忌諱,但端王府卻是收到了許多的拜帖。

想來,等百日之期一過,端王府便會門庭若市吧。

接下來的百日,因是國喪,京城裡便顯得格外的安靜起來,平時出門的人都要少了許多。

等到百日之後,天氣已經熱了起來,寅哥兒也已經將滿半歲了。

快半歲的寅哥兒可比之前要調皮了許多,不僅能自己在鋪了涼蓆的羅漢床上翻來翻去,也能勉強坐起來了,只不過還坐不穩,得時時讓人在後面扶著。

徐玉見看著正卯足了勁兒想要拿自己的手去摸小腳丫的寅哥兒,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咱們寅哥兒眼瞅著都要半歲了,卻還連族譜都沒上……”徐玉見微蹙著眉道。

還真是如此。

沈熙如今雖是端王,但也只是異姓的王爺,並非宗室,按禮是上不得玉牒的,只能上成國公府沈家的族譜。

不過,沈熙與成國公府早就已經撕破臉了,也拿定了主意死不相往來,別說是寅哥兒了,就是徐玉見,雖然成親這麼久,誥命有了孩子也生了,卻一直都未被記到沈家的族譜之中去。

宗族,這兩個字不管放到哪裡都是再重要不過的,族譜更是一個人出身來歷的明證,由此可見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