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恬姐兒,若是有選擇,姑母是不會來麻煩你的,可這次,姑母也實在沒有辦法了,你幫幫姑母,也幫幫你姑父吧,只要這次你姑父能度過這一劫,姑母就是給你立個長生牌位都行……”
說到後來,徐慧英都有些胡言亂語了。
徐玉見心中有些無奈,她給徐慧英遞了一張帕子,溫聲道:“姑母,您先別急,到底怎麼回事您慢慢說好嗎?”
徐慧英聞言連忙拿帕子擦了手臉。
她抬頭看向徐玉見,就如看到了什麼救命稻草一般。
徐玉見有些無奈。
雖然她現在還不知道徐慧英這是怎麼了,但想也知道,應該是為了袁燁的事,而袁燁的事也只有沈熙才能幫得上忙,徐慧英跑來她這裡這樣一番哭求,說實話是有些求人所難的。
徐慧英這時候也想起來自己還沒有說出原因,於是略帶了些哽咽地道:“恬姐兒,事情是這樣的……”
徐慧英的夫君叫袁燁。
袁家在京城顯得有些不起眼,更沒有什麼別的門路可以走,因而當年就算袁燁和徐慧英都並不想去遼城,但最終也只能往遼城而去,而且還一去就是二十年。
至於侯府……
那時徐慧英自認惹惱了老太太,又哪裡會求到侯府頭上去?
說起來,徐慧英那時的性子雖然看似柔順,但骨子裡也是有些擰的。
遼城的情況有些複雜,越是朝廷派過去的人就越得不到認可,別說像袁燁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千戶了,就是駐守遼城的將領,在遼城的那些老兵的眼裡,也是算不得什麼的。
好在,袁燁這個人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倒也安安穩穩的過了二十年。
結果……
前幾個月就出事了。
因為遼城的位置特殊,遼城的地位在大梁朝也是極為重要的,再加上幾十年前還有穆宗那件事,因而朝廷對遼城的掌握力度不高。
大梁實行世兵制,軍籍是世代承襲的,而為了解決軍餉問題,更是實行囤田制,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兩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個軍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給耕牛、傢俱和種子,並按份上交糧食。
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兵源不愁,亦能讓軍隊自給自足。
這樣的制度是太祖立國時確定的,太祖更因想出了這樣的制度而自得不已。
囤田制實行了百餘年,到得如今雖然漸漸能看出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大方向上總還是好的。
每年的秋收之後,屯軍收穫的糧食六石由該軍自取,餘糧交至軍倉。
這是每個衛所裡最重要的事,因而秋收交糧時這些事都是交由了各衛所的千戶統一負責,袁燁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雖然與遼城隔了不遠的北夷今年似乎有些乾旱,但遼城這裡卻是意外的風調雨順,屯軍種植的糧食更是大豐收,都沒用袁燁怎麼操心,他手下的屯軍就都將糧食交了上來。
袁燁也是個謹慎的,為了怕夜長夢多,這些軍糧收上來之後就立馬喊著人一起交到了軍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