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梁朝的禮制,尚主的男子是不得參與朝政的,若沈兆臨娶的是普通的郡主倒也不妨,畢竟只是郡主而非公主,但那卻是安陽郡主。
沈兆臨出身於成國公府,對宮裡的事自然也就比別人更清楚一些。
別看帝后從來都疼愛安陽郡主甚過疼愛他們所出的公主,但這並不意味著帝后對安陽郡主就沒有防備了,畢竟,安陽郡主,她可是穆宗那一脈唯一的後人,是真正有著最正統的皇室血脈的人。
更別提,在遼城,還有那麼多感念著穆宗恩德的百姓正牢牢盯著京城的動向。
任何一個娶了安陽郡主的男子,又如何能真正的得到乾德帝的信任?
對沈兆臨來說,這無異是一場災難。
即使是如此,聖旨已下,沈兆臨卻是沒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他領了旨,娶了安陽郡主,也如他自己所預想的那般,從此只能做一個富貴閒人,再不能往權利的中心走一步。
這樣的日子過久了,沈兆臨又如何能按捺住心裡的不甘?
所以,在與從青樓出來的春嬌有了那麼一段露水情緣之後,他心裡就似放出了一頭猛獸一般,不僅將春嬌養在了外面,還漸漸有了別的打算。
如果說,養著春嬌,能讓沈兆臨心裡有種這樣他就將在他心裡象徵著皇權的安陽郡主狠狠踩在了腳下的錯覺,那麼,當這樣的錯覺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沈兆臨心裡的不甘就又促使著他做了另外一些事。
這就要說到如今宮裡的情形了。
如今的景泰帝今年四十五歲,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景泰帝正值壯年,自認還能穩坐龍椅至少二十年。
有了這樣的自信,景泰帝當然也就不急著立儲,他有的是時間來慢慢考察自己的幾個兒子的心性,再從他們之中選出一個他認為最合適的,在這之後他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兒子。
景泰帝膝下有好幾名皇子,其中最有可能奪得儲位的,就是江皇后所出的皇長子,以及羅貴妃所出的二皇子了。
皇長子佔盡了嫡長二字,按照大梁朝立嫡立長的規矩,本就該早早的就被立為儲君才是,只不過是因為景泰帝刻意拖著,才一直未能如願而已。
至於二皇子……
既非嫡又非長,但比起溫厚的皇長子,二皇子的表現無疑要亮眼了許多,自幼就極為聰穎好學,任是哪位飽學之士只要教過二皇子幾日,便總會在景泰帝跟前誇讚二皇子的敏而好學。
甚至,有不少惜才之人,都在心裡覺得,真要論起來,二皇子只怕要比大皇子更能堪當大任,只不過是為出身所累了。
這一點,從景泰帝明明有皇長子這個嫡長子,卻一直拖著未立儲君就能看出來了。
沈兆臨就是有著這種想法的其中一人。
自從被自己強行壓下的野心又開始隱隱跳動了之後,沈兆臨就一直在想著,他要如何才能跳出這個因為一旨賜婚而陷入的怪圈裡,從而得到宮裡的貴人的信任。
想來想去,最後他也就想到了二皇子這裡。
二皇子雖然也有一部分踏實的擁躉,但這世間到底是因循守舊的人居多,朝中一多半的人還是傾向於擁護身為嫡長子的皇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