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獲封(第2/2頁)
章節報錯
遼城可是大梁朝的邊陲重鎮,是一點也不能亂的。
以遼城百姓們對穆宗一脈後代的擁護,若這件事再這樣鬧大,指不定遼城百姓們就會被有心人煽動得出亂子。
卻是由不得景泰帝不出手。
先是以雷霆之勢將京城的流言壓下來,景泰帝隨即又著了人去遼城,下了死命令務必要將這流言之事處理妥當,將遼城那些因流言而被煽動的百姓都安撫下來。
最後,景泰帝又往成國公府下了一道聖旨。
聖旨的內容,卻是封了如今不過十二歲的沈熙為端郡王。
大梁朝宗室的封號,親王一字,郡王兩字,以沈熙的身份,封為郡王本已是極大的禮遇,而且還是一字的封號,更隱隱有給他的是親王待遇的意思。
還不只是封號。
大梁朝親王與郡王的俸祿相差極大,景泰帝雖封沈熙為郡王,卻給的是親王的俸祿。
歲支米一萬石,鈔一萬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郡王府自造……
沈熙這小小的年紀,頓時就擁有了這樣的地位與財富。
誰都能看出來,景泰帝的封賞中是帶了安撫的。
而景泰帝的安撫顯然是有效果的。
沈熙遇險之事沒用多久就傳到了遼城去,遼城百姓也果然群情激奮,差點鬧出了大亂子來,若不是景泰帝派出的人及時趕到,並且將景泰帝的旨意傳達下去,只怕遼城還真會大亂。
遼城地處邊陲,本來民風就極為彪悍,不用懷疑,若遼城的百姓真的認定沈熙之事是皇室所為,就算是揭竿而起,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景泰帝派去遼城的人也確實能言善辯,僅憑一張嘴就將遼城那些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百姓們說得清醒了起來。
景泰帝若真有心叫穆宗一脈斷絕血脈,早在沈熙剛出生之時就能做到,又為何會在十幾年之後,沈熙都長這麼大了才動手?
這雖是那人勸說遼城百姓時所用的理由,但不得不說,極有道理。
也是在被勸說下來之後,遼城的百姓們事後回想起來,才覺得這件事確實有些不對勁,就好像事件事背後都隱隱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操控著一般,直將遼城的百姓們都當作了棋盤上的棋子。
意識到這一點,自然有清醒之人開始勸著身邊之人保持冷靜。
這件事,也由此徹底平息下來。
……
沈熙獲封端郡王,這件事京城無人不知,徐玉見當然也不可能沒聽說。
知道訊息之後,她既有意外,又有種“果然如此”的瞭然。
前面幾世裡,沈熙同樣被封了端郡王,卻是在他夭折之後追封的。
而現在,沈熙卻好好的活著。
這生與死,自然差別極大。
想到這一切的源頭,竟是自己無意之間走了另一條路,徐玉見心裡便又是慶幸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