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慕特地為華陽長年準備藥膳,因此現在華陽身體好了許多。在白慕的監督下,華陽不再因為研究而廢寢忘食,飲食規律,現在膚色好看了很多,華陽父母見狀很是很高興,給華陽了一張令牌,算是給了他更多的一些權利。

因此,白慕和華陽去往何處都能暢通無阻,且不被打擾。白慕推測華陽可能是皇家中人,興許是某個王爺的子嗣。

倆人走過農田,看到佝僂著在那裡奮力耕地的農民,他們的汗水潑灑在田裡,身體在太陽的暴曬下,已經開始脫皮。白慕和華陽靜靜地看著。

“阿慕,他們太累了。”

白慕點了點頭:“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華陽表情嚴肅:“這樣只能靠人力的農耕,只會累死一波又一波的人,而他們甚至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所以,我們一起做點什麼唄。”白慕慢慢地道。

倆人對視一眼,淡淡一笑。

……

白慕和華陽找了個地方,準備好工具,開始製作圖紙,對比研究。他們讀的書太多了,關於農業方面的自然是數不勝數。

白慕提出的想法,就是曲轅犁。

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當然,白慕也就是腦子裡有這個概念,圖紙畫出來是需要一步步試出來的。華陽腦子轉得很快,在聽了後便眼前一亮,二話不說,開始翻翻找找,白慕則是在勾勾畫畫。

幾個月後,在無數次討論和試驗後,白慕畫出了曲轅犁的雛型。

曲轅犁有十一個部件: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工匠製作出來,華陽開始自己擺弄,白慕則是去觀察農民的日常。

等完整的曲轅犁成功做出來後,倆人開始大規模製造,給一些較有影響力的農民酬勞,讓他們去嘗試使用曲轅犁。那些農民自無不可,在用了後驚為天人,到處喊人,吆喝著這東西的神奇之處。

曲轅犁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而現在大部分人使用的農具是極為笨拙費力的,因此農民們如獲至寶,趕緊跑來試用。

當地的縣令正好來巡覽,見狀大為讚賞,下令大批購買曲轅犁,原價賣給這些農民。他很是有遠見,馬上想到了這樣先進的曲轅犁可以帶來的收益增長,看向這倆個少年人的眼睛裡泛著光:“不知二位是?”

“萬松書院,白慕。”

“萬松書院,華陽。”

縣令感嘆:“不愧是萬松書院的學子啊!二位可是造福一方的偉人,創下的功業是太多讀書人做不到的!”

他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對於那些說話酸裡酸氣,文縐縐的學子不感興趣,因此見倆個他平日裡最不在乎的文人竟然會關心農耕,為百姓造福,這實在讓他對文人的觀感大為改變。

白慕含笑擺手:“大人言重了。我們也是百姓的一員,讀聖賢書便是希望可以讓更多和我們一樣的百姓少受點苦,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讓縣令更是高興,招待他們了一頓豐盛的飯菜才令人將他們送走。

……

這一年,舀和縣大豐收,是往年的三倍。

這件事縣令高高興興地上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他也順其自然說出了曲轅犁的存在,以及那倆個年輕人的名字。

上面的人很快知道華陽便是淮南王的寶貝兒子,至於另一個年輕人,他們查了一番,發現是萬松書院成績出眾的學子,其他的便查不到了。不管怎樣,二人都是身家清白,看上去就是品行端正,才學出眾的少年人,便安心地上報給皇帝。

當朝皇帝很有一番抱負,因此十分驚喜,下令大型推廣製造曲轅犁。白慕和華陽將圖紙都留了下來,皇帝更是大為欣賞二人的作風。

祝英臺和梁山伯在四處雲遊後便回到了萬松書院,決定留下來教書。梁山伯成為了夫子,而祝英臺則是選擇在家中著書。因祝英臺的表現,祝家水漲船高,名望攀升,因此祝父祝母全力支援她。

幾年後白慕回家,順便去看了祝英臺。

此時祝英臺氣質內斂,知性典雅,和從前白慕印象裡的野丫頭很是不一樣。

“哥。”見到白慕,祝英臺便眉開眼笑:“好久不見了。”

白慕笑笑:“喲,你和梁山伯怎麼樣?”

祝英臺現在二三十歲了,在這時候一般都早就為人母了,沒想到她還沒和梁山伯在一起,這有點出乎白慕的意料。

祝英臺表情平靜:“我們是知音好友,依然有書信往來。”

旁的,便沒有了。

也許這樣的友誼更加寶貴吧。

看這樣子祝英臺是沒有嫁人的打算了,興許許多東西已經悄聲無息地變了。

白慕過目了一下祝英臺寫的書,她打算記載各地風俗文化,現在已經密密麻麻寫了許多。白慕很是讚賞祝英臺的想法,不過工作量巨大,即便有旁人輔助,怕是也要傾其一生去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