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放晴,如杜詩語所說的,水是徹底夠用了。

但隨之而來的衛生問題,讓人去宣教,必須交代所有人,水必須煮開了才可以喝水,不能喝生水。

雨停隊伍就要繼續出發了,剩下的糧食不多了,反而加快了行程。

副將看著為數不多的糧食發愁,先前收來的七萬石糧食糧食,路上已經陸陸續續散了有三萬石左右,剩下的四萬石不到。

幾萬石的糧食看著堆起來挺嚇人的,但是賑災消耗起來,很快就會沒有了。

好在遠處的城裡已經派人前來支援,帶來約有三萬石左右的糧食,不過想要救一座城,還是遠遠不夠的。

部隊走到哪裡,後面就跟著大量的難民,等到積累到一定的數量,蕭易軒就留下糧食讓人7施粥,救助,安置難民。

終於在天黑前到了洛陽範圍內,久旱的洛陽,即使下了大雨,也依舊熱的讓人受不了。

杜詩語躲在房間裡面吃了兩碗冰鎮水果才緩過來。

最近的伙食越來越簡單,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而杜詩語則沒有虧待自己,躲在房間裡面開小灶,先前煮的雞腿,排骨通通派上了用場。

她會同情整個洛陽城,但是她不會虐待自己的胃去跟他們感同身受,這種聖母行為她做不出來。

當然也有能做的來的,比如姜小曼,吃飯只吃米飯和青菜,美名其曰與災民感同身受。

杜詩語只覺得腦子有病,真想感同身受你就別吃啊。誰家災民還能天天吃飽飯的。

不過姜小曼的美名也是盛傳在外的,難民們相傳,賑災的隊伍裡面有個女菩薩,人美心善,不嫌棄流民髒亂,每日親自去把脈問診,救活了不少人。

杜詩語樸素多了,她能做的太少了,只能提點意見,在隊伍停留下來的時候幫忙熬粥,施粥,她曾想過停留下來就地救人。

但是蕭易軒不放心,沒有同意。

“小語,到洛陽了,我們的戰場就要到了。”

吃過晚飯以後,蕭易軒來到杜詩語的房間,帶來了上次沒有給她的木盒子。

“如果我們賑災成功了,回京路上你再開啟,告訴我你的決定可以嗎?如果我不在了,你就把它跟我葬在一起吧。”

“知道了!”

杜詩語接過盒子,啪的關上了門,速度之快差點砸到蕭易軒的鼻子。

門外蕭易軒摸摸他的俊臉,高挺的鼻樑,還好他閃得快,差點就受傷了,繼續回書房去寫奏摺,送往京城。

房間裡,杜詩語好奇死了,上次就拿了盒子說要給她,結果竟然沒留下,這次總算又送來了。

書上寫的蕭易軒賑災以後,屁事沒有,英雄的回京了,現在有了她,等找到藥,控制了疫情,只會結束的更快。

所以等到回京什麼再看的事,她等不了,如果不給她盒子還好,給了她等是不可能等的,她好奇心才不容許她糾結呢。

她每次看電視的時候,最煩看電視的時候遇到那些女主,信守承諾真的等到大結局再開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