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初見(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滕大喜,認為這個孩子是上天降下來的福音,肯定他是天命帝王的神諭,當即升林美人為林昭儀,封那名男嬰為太子,擢尚書令林浦為太子太傅,賜東宮為太子府邸,待太子成年遷居。
之後林浦全力輔佐太子,又因太子之母身份低微,幾乎難以見到元帝,林浦便將自己的女兒林綺送入宮中固寵,藉以維護太子的地位。
林綺初入宮便是綺修儀,之後憑藉自己的美貌和智慧,一路晉升到三妃之一的賢妃,併產下五皇子秦景文。
若說之前林綺全無二心的扶持太子,顧傾歌相信,但是之後秦景文降生,林綺依舊保持初心,顧傾歌是不信的。
前世的種種經驗告訴顧傾歌,這個林綺並不簡單。
因此,這一生,秦景文能夠得到處理江城水患、賑災的差事,顧傾歌並不奇怪,甚至覺得有點諷刺。
當年江城水患完美落幕後,元帝大喜,封秦景文為瑜王,賜居瑜王府。
要知道,秦景文在此之前並未封王,卻僅僅因為治理江城水患一躍成為王爺,雖然不比其他皇子等級,卻也擁有了自己單獨的府邸。
這也正是顧傾歌一直沒有想透的地方。
太子平庸,性格寬厚;恭王卻是機敏、心思深沉,單論性格而言,太子並不十分適合帝位。
而所有成年皇子中,只有秦景文沒有封王,而賢妃卻又是得寵的,他表面上依附的太子母親身份低微,除卻有個鴻臚寺少卿的外祖父之外,在勢力上幾乎可以稱得上一無所有;而元帝大為讚賞的恭王母親是三妃的淑妃,位份高於賢妃,背後是董國公府,單就這些便遠遠超過太子。
因而,在朝堂之上,恭王的論點時常與太子相悖,而元帝卻從不斥責,漸漸地就形成了如今恭王與太子相當的局面。
若說這其中沒有元帝的默許,顧傾歌是不相信的,很明顯,恭王便是元帝扶持出來遏制太子的,那麼,元帝為什麼要這麼做?
是為了壓制太子以鞏固自己的地位?還是說,他的心中有了更合適的太子人選,只待一個合適的機會便另立?
若是前者,元帝難道不擔心恭王超越太子威脅帝位?
或是後者,那麼元帝心中最佳的太子人選又會是誰?
不管元帝是怎麼想的,這便是顧傾歌的機會。
若元帝真的對太子不滿,那麼太子身後表面上支援他的秦景文又怎麼會招元帝的喜愛?
秦景文起勢,或許是元帝察覺到朝堂上勢力的不均衡,刻意扶起壓制恭王的,也或許是賢妃從中的周旋。
不過,秦景文今天能夠因為江城而封王,那麼他日,她顧傾歌定是能讓他,也因為江城遭貶斥。
顧傾歌目光透過厚厚的車簾,似乎能看到秦景文的志在必得和意氣風發。
她緊緊的攥緊了拳頭,壓制住心底崩騰而起的恨意。
秦景文,你且等著,等著我顧傾歌一步一步的,摧毀你畢生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