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越過醫生,按住了想繼續爬起來的馮鍔。

“教官”

馮鍔驚訝的看著眼前的中校軍官,正是自己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戰術教官。

“馮鍔,兩個月前,你的行為讓整個軍校蒙羞;但是你在淞滬戰場的表現讓軍校以你為榮;恭喜你,馮鍔,你重新恢復中央陸軍軍校畢業生的身份;十一期的畢業生在十天前舉行了畢業典禮,他們已經踏上了路途,準備征戰沙場,為國家,為民族,黃埔學習義無反顧。”

“教官,對不起”馮鍔臉上浮現愧色,為自己曾經的行為。

“這是由教育長張治中將軍簽發的畢業證書,你自己看看張將軍對你的評價吧”

中校軍官遞過一個紅色的證書。

馮鍔接了過來,迫不及待的開啟,在證書的中間夾著一張紙,一看就是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上面熟悉的字跡正是他們的教育長張治中將軍。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後人。”

張將軍沒有多餘的話,一首出自增廣賢文無名作者的詩躍然紙上,筆力勁挺顯示著將軍的心情,很顯然張將軍在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懷著恨鐵不成鋼的怨氣,裡面點點滴滴透露出的是張將軍對馮鍔不爭氣不上進的怒火。

“謝謝教官,感謝教育長,學生一定汲取教訓,爭取早日踏上戰場,用敵人的鮮血洗刷恥辱”

馮鍔看著這四句詩,彷彿變成了神童,彷彿這四句詩一直在他的腦海裡一樣,再也無法忘懷。

“很好,你的德國教官給你留下了幾本書,沒完成的課程都在這裡了,希望你不要荒廢,趁著養傷期間,好好學習。”

中校軍官從身後拎過來藤條箱子,放在馮鍔的床邊。

“德國教官在開戰之後已經全部回國了,從此之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再也無法得到德國教官的訓練,你們十一期是最後一批,你雖然沒有完成學業,但你的前期基礎很好,你好自為之吧”

軍官說完之後,嘆息著離開了。

在護士的幫助下,馮鍔接過了第一本書,來自德國思想家魯登道夫將軍的總體戰,這本1935年出版的總結性一書,魯登道夫將軍在書中的末尾部分把總體戰和閃電戰的思想結合在了一起。

馮鍔拿著英文版,津津有味的閱讀著,相比較於枯燥無味的傷兵生涯,對於馮鍔來說,能有書看,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馮鍔瘋狂的學些著德國的軍事理論,德國教官給他留下的書很多,步兵分隊戰術、叢林戰術山地理論傘兵初探巷戰防守與進攻等等,完全就是德國高階軍官的教程,全英文著作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沒幾個人能看懂,特別是這種戰術理論書籍,而這個時候,馮鍔不得不感謝家庭優勢的好處了,如果不是中學時代自己在教會學校的讀書經歷,恐怕他現在看到這些英文著作也沒興趣,畢竟像天書一樣的東西誰都沒有興趣,這也是軍校教官為什麼把這些東西原封不動的還給馮鍔的原因,軍官雖然有英文翻譯,但是他們並沒有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翻譯這些著作,就算有,這些書要翻譯出來,也需要有戰場經驗的將軍配合。

在醫院的康復中,馮鍔終於等來了軍政部的授銜,他被授予少尉軍銜,因為淞滬戰場表現出色,從即日起升為上尉,就是說他只要康復,回到十一師,現在的軍銜可以讓他成為一個步兵連連長。

時間慢慢的進入十一月,淞滬戰場上,國軍的敗退跡象越來越明顯,國民政府軍委會漸漸的萌發了撤兵的念頭,並由各個集團軍做出了詳細的撤退計劃。

而日軍並不甘心,日本統帥部決定將戰略重點轉向華中、華東。為此,決定成立華中方面軍,日軍統帥部還於10月20日下令從華北和國內抽調第6、第18、第114師團,國崎支隊,獨立山炮第2團,野戰重炮第6旅,第1、第2後備步兵團等部隊共約12萬人,組成第10軍,由柳川平助中將擔任司令官,準備實施登陸作戰以開啟局面。同時命將在華北的中島今朝吾第16師團轉隸上海派遣軍序列,淞滬前線日軍兵力至此增至27萬人。其中包括陸軍9個師團另2個旅團、海軍第3和第4艦隊主力及空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