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百官大朝,李治為李二發喪,通告全大唐,一代大行皇帝李二,終於駕鶴歸天了。

是日,李治下詔,於明年起,改元永徽,尊李二陛下為太宗文皇帝,葬於昭陵,所有事務,均由趙國公長孫無忌和武安王陳宇,鄭重相待。

趙國公長孫無忌,輔國有功,曾隨先皇起兵,鞠躬盡瘁為朝廷四十年,李治下詔,加封長孫無忌為司空、徐州都督,官拜尚書左僕射,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活著便能位列三公的例子。

而陳宇,李治則免去了他武安郡王的封號,改為東都郡王,官拜尚書右僕射、左衛大將軍,加封驃騎大將軍。這大概也是武將能夠達到的最高榮譽了,可與歷史上的“霍驃騎”霍去病相提並論。

至於剩下的官員,一概皆有封賞,這也是新皇登基的慣例。

李治立王氏為皇后,代表關隴集團在這次嫡位爭奪上再次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蕭氏為淑妃,武順則被封為德妃。

契苾何力與阿史那社爾雙雙上書,請殺身殉葬,李治當然不肯了,這二人都是赫赫有名的番將,當即下詔,

“先旨不許。”意思就是李二活著的時候就說過,不會讓任何人替他陪葬,並琢石為其像,刻名列於北司馬門內。意思就和傳說中的門神差不多,讓二人繼續為李二

效力,這才讓二人悻悻作罷。

七月一日,大朝之上,新任的工部尚書上官儀,向李治報告,說是大明宮已然修建的差不多了,明年即可投入使用。

李治感慨著點點頭,

“這大明宮,先皇在世之時便已修建,想不到竟無緣入住,也罷,諸位愛卿辛苦了。這大明宮若非有子寰公當日進獻的水泥做底,想來也無法這般快速完建。”李治如今在正式場合,也不能“姐夫姐夫”的叫了。

陳宇忙出列道,

“陛下言重了,臣不敢居功。”

而長孫皇后,在李二陛下歸天后的兩個月裡,竟也無疾而終,李治一年裡痛失兩位親人,大病了一場。

李淳風則在太史局裡,喃喃的看著天象,一言不發。

直到貞觀二十三年九月,授衣假過後,李治的情緒才稍稍穩定了些,由於李二生前一直住在甘露殿裡,李治不願意再住,便讓人把麗政殿打掃了出來,搬了進去。

“見過陛下。”陳宇散了朝,便來到麗政殿,李治上朝的時候就衝他擠眉弄眼的,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姐夫來了?呵呵,來人,上茶。”李治性格和脾氣都很好,如今已然二十多歲了,但見了陳宇仍舊很恭敬。

陳宇喝了兩口茶,狐疑的看了看李治,

“陛下急著召臣前來,所為何事?”

李治撇撇嘴道,

“姐夫不知,這王氏整日的與我,哦不,與朕,唱反調,朕屬意,想立武氏為皇后!”

陳宇一驚,差點沒握住茶杯,小心的看了看四周,才緩緩開口道,

“陛下當謹言慎行,如今先皇大喪剛過,不可失了民心。”

陳宇說的是民心,但李治知道,他說的是王氏背後的關隴集團,身為皇帝,不能不考慮世家帶來的影響,但仍免不了皺眉道,

“姐夫說的是,朕也知道王氏乃是趙國公力薦的人選,嘿嘿,姐夫這般有本事,不若替朕想想,可有良策?”

陳宇翻個白眼,沒好氣的擺擺手,

“陛下說笑了,皇后事關國本,豈可兒戲,只是,皇后跟隨陛下多年,尚無所出,倒也非是件好事。”

李治一聽來勁了,

“那是,姐夫不知,朕平日裡都懶得與那王氏說話,何來侍寢一說。”

二人正在麗政殿裡說悄悄話,突然,門口小太監來報,

“啟奏陛下,太史局李史令求見。”

“李淳風?”陳宇咂咂嘴,這貨平日裡神秘的很,基本是看不到人的,但是一出現,就代表大唐有事發生了。

“唔,快宣。”李治擺擺手。

李淳風從門口施施然踱步進來,衝李治一躬身,

“啟奏陛下,臣夜觀星象,不日即有五星連珠之天象,此為吉兆,臣請陛下,來年可行封禪之事!”

李治和陳宇都吃了一驚,五星連珠對於古人來說是吉兆,後世不過是普通的天文現象,但封禪不是小事,早年李二便是有機會封禪,接過被彗星給擋住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