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好幾日,文武百官都在政事堂吵吵嚷嚷的,此番要評議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訊息也不脛而走,百官看了看自己,又瞧瞧旁人,心中大多在盤算自己到底夠不夠格排的進這二十四個名單裡面。

四月十五,大朝,這一天,長孫無忌依舊是第一個入朝,早早的就在太極殿等著眾人了。

其餘人大多都是要等承天門開了以後才能入宮,連陳宇也不例外,但長孫無忌就不用,身為李二的大舅子,他甚至可以留宿宮中。

待李二往寶座上一坐,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對視了一眼,雙雙出列躬身道,

“啟奏陛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已經擬定,請陛下聖裁。”

說著,房玄齡從袖子裡掏出一份名單,遞給張貴。

李二笑呵呵的接過去,看了起來,不時的還點點頭,

這份名單裡,排名第一的便是趙國公長孫無忌!當之無愧的貴戚豪族,英冠人傑!

緊接著,已故的河間郡王李孝恭排名第二,論功勞,李二之下便是他,可以說大唐有一半都是李孝恭替他打下來的。

李二接著看下去,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這些人,最終組成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名單。

這些人也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商量了許久才最終敲定的,這二十四名功臣可以分成三類,第一便是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心腹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等十人。

其中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堅定的支持者,無論是在起兵之初,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所以長孫無忌排名第一,而且他出力最多,排名第一也無可爭議。

第二則是中立於李二的功臣,但是對大唐的貢獻是實打實的,李靖、李勣、秦瓊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這三個人各有各的苦衷,秦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還有爭議,舊唐書說秦瓊參與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沒有記載,從排名來看,秦瓊應該是沒有參與,秦瓊和程咬金一起來投李淵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瓊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瓊沒有參與。

而李靖則是一個非常謹慎而低調的人,不參與朝堂政治,而且他的軍功確實很大,軍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李世民比軍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參與政變來保障自己的地位,李靖只忠於皇帝,誰是皇帝他就忠於誰。

最後則是各個方面的勢力,魏徵、劉弘基、殷開山、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張亮。像魏徵就是李建成的謀臣,後來李二認為魏徵是個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於是重用,魏徵和李二的君臣關係也傳為佳話。

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二關係很好,或者很早就跟著李淵起兵,雖然並非李二陛下的心腹,但是對大唐建立都有很

大的功勞,其中張亮是李二的心腹,卻是為李二做過臥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勞,所以排名也不低。

李二把奏摺遞給張貴,讓他大聲念出來,當著太極殿文武百官的面,張貴扯著嗓子大聲的誦讀著奏摺上的名單,再由小太監一一傳話。

陳宇坐在前面,自然是聽的清清楚楚,微微閉上眼睛,心中默唸著這些名字,嗯,想來和自己的記憶差不多,應該就是這些人。

李二不等百官發話,當即抬手道,

“此番凌煙閣完工,政事堂評議功臣一事,朕心甚慰,傳旨,便以此名單,命將作監少監閻立本,為諸卿繪製圖形,旌表凌煙閣!”

李二聖旨一出,百官只得紛紛起身躬身,

“陛下乾綱獨斷,臣等遵旨!”

程咬金大約是很不服氣的,一旁的尉遲恭不停的撩撥他,

“哈哈哈,程知節你這老貨,老夫如何說的,你這排名也忒靠後了吧。”尉遲恭排名比程咬金前了不少。

程咬金氣的臉都紅了,

“你這黑廝,若不是今兒大朝,老夫非揍你不可!你這黑廝何德何能,竟能排在秦二哥之前!”

尉遲恭黑臉一紅,撇撇嘴,居然也不繼續嘲笑程咬金了,這些老流氓也都是人精,秦瓊在玄武門的過失實在不好說,能排進凌煙閣就已經不錯了,實在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將作監的閻立本忙出列領旨,心裡暗暗高興,這可是名垂青史的機會啊,給這些功臣畫了圖形不算什麼,但是凌煙閣是流於後世的。

正當太極殿中一片歡樂的時候,平日裡不聲不響的李淳風突然出列了,

“啟奏陛下,臣夜觀星象,我大唐,恐有星孛於太徵,天象異常,流年不利,臣夜不能寐,特來告知陛下。”

李二一聽,急的從寶座上跳了起來,

“李卿可看準了?當真有星孛?”

李淳風毫不遲疑的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