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災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宇應了一聲,規規矩矩在下首坐下,自有下人給他的碗碟裡送來一些食物,他小心的吃了幾口咂咂嘴,味道鮮美無比,總算這一萬多貫花的值了。
李二吃得幾口,放下筷子,用絲巾擦擦嘴,笑呵呵開口道,
“子寰吶,朕且問你,卿以為,守天下難易?”
陳宇一愣,大腦飛速的運轉,當即拱拱手道,
“若是旁人,則甚難,守天下不外乎任賢能、受諫諍,聖人常存此心,則不算太難。”
李二滿意的點點頭,陳宇算是說到他心坎裡去了,自他登基十五年來,大唐雖不能說是處處繁榮,但總的來說,還是屬於一個上升較快的趨勢。
但一旁的魏徵聽見了,忙不迭放下筷子,衝李二一拱手,
“老臣以為,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生於憂患之時能任賢納諫不難,難的是安樂之後不忘初心,聽得進賢臣的逆耳忠言,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陳宇鄙夷的看了魏徵一眼,這小老頭兒,擺明了就是在自賣自誇,把自己說成一個千古諫臣,以打李二的臉為榮。
但李二到底是一代明君,聽了魏徵的話也有些動容,擺擺手道,
“玄成公所言甚是,這幾年,我大唐日漸富庶,朕有二懼,治安則驕侈易生,驕侈則危亡立至,聽聞比來朝臣不論事,便是年初的禁軍禍亂之事,也無人敢提了。”
李二說的是貞觀十五年年頭的時候,陳宇前去齊州平叛之時,太極宮裡竟有禁軍士卒半夜向李二的寢殿放箭一事。
魏徵神色一緊,復又說道,
“彼畏罪,故不敢言”
李二深以為然,點頭道,
“人臣關說忤旨,動及刑誅,與夫蹈湯火、冒白刃者亦何異哉。”
魏徵聽後,則趁機進言道,
“陛下當與群臣共相切磋,以成治道,方不負貞觀初年之時的景象。”
李二不斷的點著頭,
“玄成公言之有理,朕也是此意,從本月起,朕屬意文武百官,皆可上
奏言事,不再拘於奏章。”
一干大臣聽了此話後,紛紛放下手中的筷子,衝李二一躬身,
“陛下明鑑,臣等自當為陛下分憂。”
陳宇則在一旁暗暗點頭,李二到底是一代明主,到了這時候,仍舊是聽得進勸的。
貞觀十五年的時候,李二主動放下身段,悉心接受房玄齡和魏徵等人的批評監督,和重臣一起重新恢復貞觀初年直言極諫和虛心納諫的風氣,進而帶動整個官員隊伍士氣的提振。
正當李二和群臣打算再拿起筷子吃上幾口的時候,工部尚書張亮卻從門外急匆匆走進來,衝李二一躬身道,
“啟奏陛下,利州大旱青黃不接!利州司馬裴行儉上書,求陛下撥糧賑災!”
李二一聽,急了,治下的百姓吃不上飯,那就是皇帝的過失,忙抬手招過張亮來,
“張卿慢慢說,這利州如何大旱了?”
張亮看了看滿屋子的珍饈,嚥了咽口水,勉強打起精神道,
“啟奏陛下,今年利州自年初起,乾旱無比,聽聞百日內未下得一滴雨水,百姓求雨無望,紛紛拖家帶口,前往漢中逃難,利州司馬裴行儉這才上書,求陛下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