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張貴讀完了詔書上的內容,百官一片譁然,正當滿朝文武要向李二進言的時候,張貴又捧出一張聖旨來,

“今大唐冊立晉王治為皇太子,大赦天下,著令吳王恪、齊王祐、蜀王愔……,諸王進京朝賀,冊立大典定於九月初一……”這張聖旨就是告訴李恪他們,該來給新主子請安了。

緊接著,張貴復又捧出第三張聖旨!

“魏王泰,乃朕與皇后所出,聰慧絕倫,機敏無雙,然孝行有虧,德亦有失,著降為順陽郡王,仍令編纂《括地誌》,取締魏王府文學館,待冊立大典後,再行前往封地。”

這下文武百官全炸了,立李治為太子還好說,畢竟之前就是兩派人在明爭暗鬥,但是把李二最心愛的兒子李泰,降級成了順陽郡王,這就難以理解了。

正當百官又要開始新一番的討論時,張貴變戲法一般,又從身後抽出一張聖旨來!

“這貨是變魔術的嗎?這麼多聖旨?”陳宇嘟嘟囔囔的看了一眼同樣震驚的長孫衝。

張貴緊繃著臉,拿著聖旨大聲宣讀道,

“大唐新立皇太子,不可無明師教習,著封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為太子太保,侍中魏徵,為太子太師,右衛大將軍陳宇,撤去戶部侍郎一職,改封尚書左丞,入政事堂參預朝政,晉太子少傅!”

這最後一張聖旨,直接點燃了太極殿,魏徵老淚縱橫的一早出列跪倒在地,不住的嗚咽道,

“老臣蒙陛下聖恩,教導廢太子有失,陛下不以臣有過,聘臣再任皇太子太師,老臣感激涕零,定不負陛下所託!”魏徵大約是哭的喘不上氣了,在太極殿險些暈了過去,對於這老頭兒而言,先是輔佐李建成,而後是李承乾,倆太子都廢了,按理說這是太子太師的過失,但李二並沒有責怪他,反倒又把李治塞給了他,折讓魏徵如何不感恩戴德?

陳宇也是一怔,直到身旁的長孫衝捅了捅他,才反應過來,忙跟在長孫無忌身後出列謝恩。

“艹,太子少傅?這特麼好像是三少吧?”陳宇咂咂嘴思忖道。

百官都羨慕的看著陳宇,瞧瞧人家,年紀不過二十出頭,便位列三公三少,長孫無忌那是老牌的權臣,給他封個王都不為過,但陳宇不同,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再加上尚書左丞這個官職,這官職不是特別大,正四品上,但再往上,就是左右僕射了,也就是大唐實質上的宰相,而更要緊的是“參預朝政”這四個字。

唐朝在給宰相加封的時候,通常都會帶上“參預朝政,參知政事,參議得失”這些花裡胡哨的名頭,意思就是有了這四個字,往後太極殿也好,兩儀殿也罷,你就得做工作總結報告了,算是進入了大唐最最核心的權力樞紐:政事堂。

另外,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並非是兩個對等的官職,劉仁軌先前被封為尚書右丞,右丞是僕射的輔官,而左丞則是尚書令的輔官,一個正四品上,一個正四品下。

大唐

尚書令只有一個,那還是秦王李世民,所以左丞也就等於意義上的副宰相,加上“參預朝政”四個字,李二這是給陳宇臉上貼金了。

“臣謝陛下恩典。”陳宇含含糊糊的跟在長孫無忌身後拜倒,朝著李二一陣叩拜。

李二這時才微微點頭,直起了身子,虛扶了一下殿中的幾人道,

“朕心甚痛,但國家大事不可兒戲,朕不願百年之後兄弟失和,故而做這般選擇,諸位愛卿想必也能體諒朕的苦心。”

世家一聽,你李二把聖旨都頒下來了,咱們還有啥好說的,抗旨不遵?你是不是覺得程咬金他們老了,提不動刀了?

李二緊接著又說道,

“諸王入京乃是大事,來啊,傳旨,令右衛大將軍陳宇,領兵兩千,迎吳王入朝,令左武衛大將軍……”

陳宇等一干武將,有幾個都接到了差事,讓他們去那些親王的封地,迎接王爺們入京朝賀,一來是為了保障安全,二來嘛,李二是怕有些親王不服,為免滋生事端,便讓這些武將去監視他們。

待散了朝,文武百官紛紛朝承天門走去,崔傑儒悻悻的走上前,衝著陳宇一拱手,

“陳少傅好生了得,往後還要少傅多提攜才是啊,呵呵。”

陳宇撇撇嘴,崔傑儒和崔傑仁兩兄弟有點慘,原本是魏王府的長史和司馬,如今魏王府都沒了,兄弟二人被安排了倆閒差。

陳宇做官久了,自然知道不會和二人翻臉的道理,也笑呵呵的拱手應付了幾句,剛一回到家,一干妻妾便喜氣洋洋的迎了上來,

“妾身恭賀夫君,喜晉三少。”李麗質盈盈一福。

“妾身恭喜夫君入政事堂參預朝政。”武媚笑嘻嘻的也是一福,小女帝更關心的是政事。

陳宇哈哈一笑,攬過嬌妻美妾來笑道,

“不僅如此,聖人還吩咐為夫,過幾日便要領兵前去江南,護送吳王回京呢。”

李麗質與李恪關係不錯,當即欣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