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愣了,他沒想到陳宇說的這麼直接,雖然長孫無忌也支援李治,但是長孫無忌說的可就委婉多了。

李二當即就不樂意了,皺起眉頭看向陳宇道,

“愛卿莫非是說青雀殘忍暴戾,不堪當此大任耶?”

陳宇忙誠惶誠恐的躬身道,

“臣不敢,然晉王殿下宅心仁厚,他日若能繼承聖人大統,必不至於手足相殘,還望陛下三思。”

李二重重的嘆了口氣,繼續向前走去,陳宇一時不明白李二想說什麼,只得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大殿裡的眾人還在等著李二回去主持宴會,一時也不敢亂動。

李二沿著府衙後院一直走,直走到一處歇腳的地方,慢慢坐下來,抬頭看著天道,

“朕年少時便助先皇起兵反隋,弱冠便已令諸侯聞風喪膽,待得天下後,又時時擔憂百姓之生計,朕諸子之中,唯有恪兒最像我,朕也不得不將他分封至江南,青雀素來聰敏,稚奴則優柔寡斷,朕實在不放心將這天下,交予他手中。”

李二一個人在那絮絮叨叨的說著,陳宇站在一旁一言不發,這幾年下來,李二也老了不少,當初陳宇初入朝堂之時,李二不過三十歲出頭,如今也是快四十的人了,兩鬢已然添了幾絲白髮,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

但陳宇心裡跟明鏡似的,李二這人,明白著呢,唐太宗李世民豈是隨隨便便就能忽悠瘸的?

陳宇想起後世總有人說,李世民若是活的長一些,會變成和李隆基一樣的人嗎?

因為唐朝很特殊,不僅是因出現了一位女皇武則天,還因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兩大盛世。一個是李世民造就的貞觀之治,一個是李隆基奉獻出的開元盛世。讓大唐一下子就站在了歷史的巔峰之上。

不同點僅在於,貞觀之治後,大唐依舊豪邁無比,這也是為何李治統治時期,大唐的國土面積最大的原因——李治站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可惜開元盛世畢,馬上就出了一個安史之亂,讓大唐染病難醫。

以至於歷史課本上,大唐似乎就活到了安史之亂,此後還發生過什麼?都不怎麼講。搞得許多人都以為,大唐在安史之亂後很快就亡了。實則大唐又挺了一百多年——畢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大唐兩大盛世,打下的底子足夠厚,怎麼可能說崩潰就崩潰。

但不論怎樣,正是因有了這大唐的兩大盛世,讓不少人突然腦洞大開,認為:貞觀之治之所以能長久,比開元盛世更讓人神往,就是因李世民死得恰到好處,才五十二歲就病逝了。

李二能打江山,也能坐江山,李隆基和他沒得比,李世民的母親是竇氏,她是北周文帝的外孫女。在楊堅逼著北周靜帝禪讓後,年僅12歲的竇氏就大哭著說出一句話來:“恨不為男子報舅父之仇!”

現在明白為何李淵,尤其是李世民幾乎是逼著李淵起兵,說啥也要推倒大隋了吧?根子就在竇氏身上。而且李淵也非

菜糰子,當年他能娶竇氏,是他兩箭射中了屏風上的孔雀眼,堪稱是神射手之一。

李世民後來敢跟尉遲恭吹牛,說:你揮槊,我執弓,就算來個百萬敵兵,那也是咱的“小目標”。李世民的射術,就是李淵手把手教出來的。只不過打死李淵也想不到,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

竇氏和李淵影響了李世民的啥呢?一個是遠大的志向,一個是驚人的本領。所以,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也就是說,自小李世民心底就乾淨,沒有那麼多陰暗。這種底色,才容納得下李世民的大度和豪邁。

反觀李隆基,他的家庭環境卻是一片陰霾。奶奶是武則天,老爸是李旦,母親是竇德妃。由於母親不服武則天,李隆基八歲時,她就被武則天給殺了,老爸就更別提了。面對這麼一位奶奶,李隆基從小就要表現得很聽話,哪怕老媽被殺也一樣。

他必須要每天裝得很開心的模樣,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滿,如此才能躲過身邊的武則天的鷹犬,其實他都搞不清有多少。

在老爸李旦被來俊臣折磨時,李隆基也是提心吊膽,因為一旦老爸挺不住,他也玩完。也就是說,李隆基自幼就被家庭環境逼得,不得不學會偽裝,幾乎時時刻刻感受到危險。

因此就算李世民真活得長,也不會變得如李隆基那麼昏庸和懦弱,被叛軍嚇得撒丫子逃出長安?僅憑李世民那積極進取的性格,就做不出來這種事來。

李二陛下的成長,是真刀真槍,靠實力取勝的。

十六歲時,李世民獻計驚走突厥大軍,救下隋煬帝。

十七歲跟著李淵去晉陽,親率鐵騎殺入魏刀兒的重兵圍困,救出老爸李淵。

十八歲逼著李淵晉陽起兵。

十九歲打爆西秦的薛仁杲。

二十歲帶三萬精兵大破宋金剛,收尉遲恭於帳下。

二十一歲揍翻王世充,五百鐵騎破一萬,斬首三千。

二十二歲那年迎來了他武功的巔峰,在虎牢關是一戰擒雙王,三千玄甲破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