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屆籃球聯賽最終以李二的貞觀無雙隊大比分屠戮了李孝恭的球隊而獲得冠軍,陳宇只在最後冠亞軍決賽的時候上了一場,其餘的基本都交給薛仁貴處理了。

如今長安以及附近的百姓也分成了兩批,一批熱衷與足球,另一批則喜好籃球,李二乾脆在城北大營附近修建了一個民用的足球場,以方便貴胄家中的私人球隊訓練,至於百姓嘛,那愛去哪兒去哪兒,李二管不著。

授衣假剛過,按例是要大朝的,陳宇一大早就進了宮,李二氣沖沖的拿來一疊奏摺,扔給陳宇看,

“子寰且來瞧瞧,這幫子糊塗蛋,整日的渾渾噩噩,朕要他們何用!連朕的旨意都能曲解,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陳宇捧起奏摺一看,原來是李二曾下旨讓劍南道尋找橡膠,但是底下藩鎮理解錯了,還以為李二是要大批次的去種植橡膠樹,一來一去就耽擱了不少日子。

陳宇有些好奇的打量著手裡的奏摺,這明顯不是平時李二看的那種,厚了不少,翻開一看,裡面寫著不少平時李二的旨意,一股腦兒的打包給紅翎信使傳遞過去的。

“呃,敢問陛下,此為何物啊?為何臣從未見過?”陳宇小心的舉起手裡的奏摺問道。

李二看了看,點點頭道,

“子寰不知也無甚奇怪,此為邸報,原是為了藩鎮路途遙遠,聆聽朕的旨意不甚方便,才設定的,不過是把朕平時的旨意記錄而來,傳遞給藩鎮的官員傳閱的。”

陳宇恍然大悟的點點頭,原來這就是華夏最早的報紙!最早關於“報紙”的記載,見於唐人孫樵的《經緯集·讀開元雜報》:“樵囊於襄漢間,得數十幅書,系日條事,不立首末。”文章記載了,開元年間朝廷的政事,包括某日皇帝親耕籍田,行九推禮,某日百僚行大射禮驚天動地安福樓南,某日諸蕃君長請扈從封禪等。

其實,這種報紙也有其發行機構,當時被稱為“邸”。唐朝實行藩鎮制度,各個藩鎮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就被稱為“邸”又稱“進奏院”,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藩鎮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他們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成簡報,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透過驛道,傳送到各藩鎮長官。因此,當時的這種“報紙”又被稱為“邸報”、“進奏院狀”。

唐代的這種“報紙”和現代意義的報紙還是有所不同的。現代的報紙所刊載的新聞資訊是在全社會傳播的,刊載的內容也很廣泛。而唐代的“邸報”、“進奏院狀”主要還是用於溝通朝廷官員間的資訊,刊載的內容也主要是以政事為主。

陳宇琢磨了幾分鐘,上前躬身道,

“陛下,這邸報雖是我大唐發行,然下屬官員容易曲解,臣有一策,可解此事!”

李二忙站起身,笑呵呵的看向陳宇道,

“卿果真知朕心意,快快說來。”

陳宇清清嗓子,看著手裡的邸報說道,

陛下的旨意一旦書寫於邸報之中,難免容易曲解,不若加上標點符號,即可避免這一狀況,另外,臣以為,當發行大唐官報,挑選有利於民生之事刊登,發行於大唐全境的府衙之內,不僅可以讓百姓更好的知道陛下乃是千古明君,也能讓官員不容易曲解陛下的旨意。”

李二皺起了眉頭,陳宇說的話他能聽懂,但是意思就不太知道了,

“子寰吶,這標點符號是何物啊?”

陳宇拿起手裡的邸報,走上一步說道,

“陛下且看,此句為何意?”

只見陳宇指著的地方有一句,“聖人親率十五萬大軍力敵高麗安市守軍破敵於城下殺敵數萬……”

李二笑了笑,隨口說道,

“這說的子寰如何不知,當日破安市城,子寰不也在其中?”

陳宇點點頭,又道,

“陛下且看,此句雖是這般說,然臣一樣可以理解為,安市守軍破敵於城下,豈非說的是破我大唐守軍也?”

李二皺起了眉頭,咂咂嘴道,

“這識文斷句乃是最最基礎之事,若藩鎮的官員連這也看不懂,豈非是朕用人不明?”

李二其實說的沒錯,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一說的,識文斷句那是讀書人最最起碼的基礎,要不然你連一本完整的書都看不懂,正因如此,古代讀書人也更少。

陳宇忙搖搖頭道,

“百姓可不是官員,又有多少是有念過書的?便是府衙之中,怕是也有不少懶於讀書的官員,難免曲解聖意。”

李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

“子寰說的有理,來啊,把這邸報帶上殿中,與眾臣一道商議。”

接著,大朝之上,李二把邸報拿出來後,房玄齡第一個舉手贊同道,

“陛下,老臣以為陳縣侯所言甚是,斷句雖為讀書人必備之舉,然藩鎮府衙未必有如此之多的讀書人,所謂皇權不下縣,老臣以為,此事可行!”

長孫無忌也立馬出列道,

“老臣附議,然陳縣侯所說之標點符號,臣不知為何物,還請陛下明示。”

李二朝陳宇看了一眼,陳宇忙不迭的出列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