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寰吶,且隨朕來!”下了朝,李二朝陳宇招招手。

陳宇一邊走一邊翻白眼,要死了,李二擺明是找戴胄要不到錢,打算讓老子給他想辦法了?

果然,回到甘露殿,李二先是笑呵呵的讓陳宇坐下,接著看向長孫皇后道,

“觀音婢身子可好些了?”

長孫皇后現在已經可以自由走動了,當即盈盈一福,

“二郎關懷備至,妾身早已大好了。”

李二點點頭,

“前日子寰獻上的貞觀車,需得水泥鋪路方可行駛,子寰吶,既是你製作的,不妨說說,這鋪制水泥路的錢銀,從何而來啊?”

陳宇低著頭,翻了好幾個白眼,心想老子哪裡知道錢從哪兒來,老子還想知道你李二的錢都花哪兒去了?

陳宇慢吞吞的答道,

“臣有一事,不知陛下如今的貞觀票,賣的如何了?”

李二一怔,陳宇在打他私房錢的主意,李二登時警惕了起來,盤算了片刻,才不緊不慢的開了口,

“唔,這貞觀票早些時日,倒是賣的不錯,可最近日趨平淡,百姓購買的少了,如今一月只得萬貫左右,唉,杯水車薪啊!”

陳宇心裡罵罵咧咧的,淦,一聽你李二就是在說謊,按照陳宇的演算法,李二每個月最少也能收入三五萬貫,到了這會兒,李二嘴裡沒一句實話了。

長孫皇后也是知道內帑的錢有多少的,見李二不說實話,當即掩著嘴偷笑,被陳宇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陳宇不住的轉動眼珠子,左看看右看看,轉手摸摸桌上的茶杯等物,突然計上心來,起身看向李二道,

“啟奏陛下,敢問我大唐,何種運動最風靡?”

李二一時摸不著頭腦,見陳宇問的認真,抬頭看了看天花板道,

“若說起來,便是蹴鞠和馬鞠了。”

陳宇一愣,蹴鞠?蹴鞠不是宋朝高俅發明的嗎,唐朝哪來的蹴鞠啊?

其實陳宇想錯了,遠在漢朝的時候,華夏就已經出現了蹴鞠,到了隋唐時候,蹴鞠已經演變成了多個競技專案。

唐代蹴鞠還有“打球”與“趯鞠”兩種。打球需透過杖來比賽,趯鞠其實是一種將重量較重的球擲高的比賽,兩者皆與蹴鞠的本質相差太大

唐代詩人除了將踢球的運動書寫成“蹴鞠”之外,也寫成“蹴球”或是“球”,這可能和當時制球技術的進步有關。漢代的鞠球是以填充方法制成的實心球,缺乏彈性,配合當時的軍事訓練,演變出一套身體碰撞較為激烈的比賽方式。

但是到了唐代隨著科技進步,球的本質有很大的改變,充氣球技術的出現,球的重量變輕,讓球可以彈的高、飛的遠、球的滯空時間較長,封閉式的充氣技術也讓球體更接近圓形,在物理上更符合運動需求,可以做出較多技術變化,因此較輕的蹴鞠被稱為“蹴球”或是“輕球”,《全唐詩》中即常常將其與“輕”字或是與較輕的花

瓣、繩索等物列在一起,凸顯出當時球的輕盈。

可知唐代蹴鞠較漢代顯得輕巧,而球能更輕巧的原因就在於制球技術的進步,根據唐代詩人歸氏子〈答日休皮字詩〉,其內容提供了我們唐代蹴鞠的製法,是用八片剪裁過的皮縫成球形,縫製之前要先經過火燖、水鞣兩道手續,讓皮革更柔軟,再將動物的膀胱填入球內,最後再充氣而成。如此高水平的制球技術已經與近代足球的製法想當接近,因為內部裝的是氣體,所以球變得相當輕盈,很容易就能踢高,較接近圓形的球體也讓踢球的人能更容易控球。

唐代的蹴鞠一般分兩種,一種雙球門蹴鞠,鞠場跟現代足球場差不離,玩法也和現代足球一樣,無論參與者還是看客,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一種單球門蹴鞠,玩法跟現代排球場差不多,但蹴鞠畢竟使的是腳上功夫,所以不能用手碰毬,以毬不落地,穿過“風流眼”多者為勝。這也就是後世傳說高俅發明的蹴鞠了。

另外便是陳宇見過的馬球了,也是李二口中說的馬鞠,李二一干人都是武將出身,自然對騎馬有更多的愛好,所以平日裡打馬球也更多一些。

李二見陳宇一副不明白的樣子,當即還給陳宇興致勃勃的講述了一番蹴鞠的規則,陳宇聽的明明白白,原來這會兒就有足球了?

陳宇立馬有了主意,忙朝著李二一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