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元宵(第2/2頁)
章節報錯
“夫君這是拿的何物啊?”蘇憶晚見客人走了,打著哈欠從後院出來看看陳宇,陳宇尷尬的笑笑,手裡的羅帕還散發著薰香和香水的味道。
蘇憶晚如何不懂這些東西,一臉幽怨的看著陳宇,
“昨夜夫君兩曲唱詞,怕是惹的全長安的娘子都夜不能寐了罷,手腳倒也真快,今早便來表明心意了?只盼夫君莫要忘了妾身才好。”
陳宇忙笑呵呵的攬過蘇憶晚,把一疊錦帕扔在一邊,好言哄勸道,
“娘子何以如此說道啊,嘖嘖,天下間哪還有別的女子能讓我陳宇心動,走走走,陪為夫再睡一會。”
蘇憶晚隨著陳宇往後院走去,口中卻仍不住的說道,
“夫君遲早是要娶親的,實不該為了妾身而委屈陳家,妾身擔不起這個罵名。”
走回房裡的時候,陳妍已經是揉著睡眼醒來了,和哥哥打了個招呼便起身洗漱了,陳宇像偷腥的貓兒一樣,拉過蘇憶晚來,也不管昨晚洗沒洗澡,硬是摟著自家小妾求歡。
蘇憶晚心生甜蜜,自然也是婉轉相就,直折騰了半晌,陳宇才累的滿身大汗的吩咐小梅去燒水,他要沐浴更衣。
洗完澡吃過了午飯,蘇憶晚更是纏著陳宇把昨晚兩首詩詞重新謄錄了一遍,才心滿意足的拿著詩稿回了房,說是過了年找人裝裱起來。
宮裡的李二一樣睡到日上三竿,過年嘛,皇帝家也沒什麼事兒,長孫皇后貼心的給李二換好衣服後,才期期艾艾的挪到李二身邊。
“觀音婢可是有事要求朕吶?”李二一看自家老婆這樣子,十幾年的夫妻了,一眼就知道長孫皇后心裡在想什麼。
長孫皇后有些不好意思,躊躇了一會,才緩緩開口道,
“妾身貴為皇后,本不該與二郎開這個口,只是昨晚子寰所作的詩文,甚得妾身心意,不知二郎可否讓子寰為妾身賦詩一首?”
長孫皇后到底是女人,哪有女人不希望別人誇獎自己的,陳宇又是當今大唐最會寫詩的人,長孫皇后的小心思就開始活絡了。
別說長孫皇后,君不見數十年年後,李白不也為楊貴妃寫下三首清平樂麼。
李二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觀音婢說的是這事啊,好說,子寰之詩文獨步我大唐,皇后母儀天下,自該由他來稱頌,哈哈哈,待上元節後召他入宮,朕來設宴,觀音婢可儘管放心。”
長孫皇后一聽李二答應了,忙羞澀的低下頭說道,
“妾身謝過二郎,原是怕人說,妾身做了皇后仍要爭寵,本不該如此的。”
李二看著自家的漂亮老婆,笑呵呵的攬過來,
“觀音婢為我大唐操持數年,莫說是要幾首詩文了,縱然是要朕專寵,也是應當的。”說著手就不太老實起來了。
長孫皇后嗔怪的打掉李二的爪子,
“二郎又說昏話,如今都是陛下了,還這麼胡鬧。”
李二得意而猥瑣的笑聲充斥著甘露殿,不一會兒就引來了楊妃和韋妃,聽說皇帝要下令陳宇給長孫皇后寫詩,這下好了,兩個女人抽抽搭搭的就說皇帝嫌棄她們人老珠黃了,看不上她們了,慌的李二隻好答應也讓陳宇給她們倆寫一首,這才破涕為笑。
陳宇這會兒可不知道已經被李二一家惦記上了,吃著熱騰騰的元宵呢,沒來由的打了兩個噴嚏,莫名其妙的揉揉鼻子。
“哥哥可是染了風寒了?”陳妍關心的看著陳宇。陳宇搖搖頭,看著碗裡的元宵,嘖嘖,這唐朝的元宵節會吃麵蠶,家家戶戶要做來應景,王仁裕所著《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面蠶”是什麼呢?“面蠶”宋朝人稱之為“蝌蚪粉”,過元宵節也吃這種東西。製作時用麵粉或綠豆粉加水和成很稀的麵糊,舀到漏勺裡,將麵糊滴漏入到開水鍋中,笊籬撈出,沖涼、控水,拌上滷汁、青菜食用。也有加入肉湯內煮成的,味道鮮香,軟嫩富有彈性。
唐宋時期還有一種應節食品,稱之為“糖塠”,又叫“焦塠”、“油塠”、“油錘”。據鄭望之《膳夫錄》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宋人鄭望說:“汴中節食,上元油塠。”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的記載,將麵粉和紅糖拌勻,加沸水和成很稠的麵糰,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入油鍋炸熟,用竹籤子串起來,即成糖塠。這種類似糖葫蘆的油炸食品,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南北朝時就已經流行了。到了唐代就成了北方人過元宵節時的主食。
陳宇很久沒吃到糯米做的吃食了,沒一會就下肚兩大碗,撐的癱在床榻上動都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