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張流把一名昏迷修士收入寵物欄,此人正是陰如南的記憶體。

現在寶寶與她爹、陰如南三人記憶體都找到,至於燕筠溪,這不在張流負責範疇。

“接下來先去看看符紋遺蹟,過個三五年回去不遲。”張流一點不急,雖然王乞、三五煙、楊藻他們都不會封印術,但有白大褂,別三五年,就是讓他們昏迷一輩子都是意思。

符紋遺蹟位於符文大陸西海涯,距離他不是很遠,雖然因為界臨關係被山脈掩蓋,但難不倒張流的精神眼界。

許久沒有進行介面操作,張流卻沒有生疏,將寶寶時期研究的資料全部輸入,既而開始掃描符紋遺蹟的碑帖。

符紋遺蹟相傳是一處仙家園林,收集了許多符紋石碑,雖然多是仿製,放到今已是難得精品。

這一次的研究,張流再度受益匪淺。對符文又走了很深的理解。每一種符文語言都有自己的獨立性,不同的神,創出不同的符文,這些符文的容錯率都極低,可互通的也是極為相近的同義詞,好比拿現代網路用語問古人,不覺明歷,喜大普奔可知否?

字跟讀音是否認得不,即使會,他也不知道連起來的意思,甚至是中文裡夾雜了英文,或者中文一二三跟阿拉伯456接通,他是懂,可古神懂嗎?

就算有與時俱進的,它們無數年前留下的符文能起作用嗎?這是需要神自己來創新,更新語言,製作外語符文,阿拉伯數字符文等等。

即使有這些更新的,張流沒啊!難不成是賦予他能力的系統?不過漸漸的,張流發現所有石碑有存在共通性!

“演化,絕對是演化!所有符文都是從一種符文裡演化出來的!”張流為此感到震驚和歡喜!

只要找到最古老的語言,他相信距離他了解符語不再遙遠!遇到謝瑜機,張流明白符文是由聲為起源,以此推演,符文最初數量應該極少,如數字,如風雨雷電,四季山川,飛禽走獸等肉眼可見,息息相關的東西,當符文傳開後,有了交流與創新,於是第一版符語誕生了!

有了符語作為共通的橋樑,就會衍生出正式的傳授途徑,於是有了文學!

有了更美的表達方式,也有了記錄已經心得的篇幅,從而再從文字中衍生出各類學術!

這種學術,自然不會僅限於語文數學,它包含更多,它可溝通地,顯化自然,自生道意!

所以,眼前的符紋石碑,亦可將它視為物理、化學、美術、品德……而這一切的基礎之源,就是最貼近於自然的語言!

神,不是在創造自己的語言,而是在瞭解自然!自然的迴音就是符紋之源!

透過對文化生成的理解,張流甚至覺得紋應該還在前,它比符文的誕生更早,因為文字最早是畫出來的,它可以在洞壁上、泥土上、石頭上跟龜甲上!

用最簡短的畫繪製最簡單的文,這就是基礎符紋!隨著文的增加,筆畫也逐漸複雜,既而繁衍出新的符文!

如果它由神創造,那麼後來的符紋學術就是神裔創造。很明顯,神裔也分化出幾個派系,有竟可能用單一符紋去涵蓋更多的意思,有用多種符紋描述一種意思,也有兩者結合的,更有閉門造車,獨自創造屬於自己的符紋,甚至有可能有些神裔想將自己的符紋發揚光大,涵蓋神造的基礎符紋,成為新神!

這就導致流傳下來的符紋之多,之雜,讓後人很是崩潰的局面。想要完全瞭解,就要找掌握基礎,儘可能找到碑文共同處,將其記錄出來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