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知會明永一聲,正如寂海所言,聖行僧決定要走的時候,就不能婆婆媽媽,跟這個道別跟那個道別。

凡俗禮節看的越淡,聖行腳步才能走得更遠。

很多聖行僧就是放不下這些俗念,滯留在了某地,甚至自我還俗,娶妻生子。

能堅持到最後的人寥寥無幾。

霧花的果決,讓寂海很是欣慰。

明永得知後多少有些不爽,卻也能理解。

蠍船不能離開霧花太遠,在霧花決定離開時,元嬰身就提速了。

把遺蹟中的文獻統統複製完畢,暗中跟隨霧花離開。

有蠍船暗中保護,往日危機四伏的航船這次走得極為順利,行船多年的船伕們很是震驚,護船修士倒是樂的如此,反正有沒有危險,錢總是要給的。

來到滄化,霧花是輕車熟路的往聖行院而去。

附近幾個大陸和島嶼,他早就摸清楚了。

來到聖行院,交了信件,霧花沒有遭遇什麼麻煩,也沒有什麼特殊待遇,只是以一個學生的身份進入學校就讀。

他這樣的聖行僧太多了,每年來此不下千人,只是他年輕了點,還精緻得有些可恥,但都是和尚,只要他不表現得太過,沒人會在意他容貌。

至於香客,也見不著他。

他一到聖行院就常年四季待在經閣中,不想別的聖行僧託關係求得一份好差事,賺取修煉資源。他不修煉,終日埋頭苦讀,日食一餐,雖引人注意,但過些日子也便見怪不怪。

聖行僧中也有很多苦行僧,比霧花更誇張的大家都見了不少。

滄化聖行院裡的知識確實要比麓隱寺多,其中不少還是近千年寫出的經典,麓隱寺則全部是古籍,近千年裡沒有出過書,一千年之前倒是有幾本,不過都是記錄南迦島的情況,後來的僧眾大概也覺得寫無可寫,也便不寫了。

滄化聖行院吸引了各地聖行僧,他們將所見所聞與自我感悟帶到滄化,久而久之,典籍數量變得很是龐大,經閣多達六十七樓,每一樓裡的藏書都比麓隱寺的豐富十倍。

不過九成書籍對張天流毫無用途。

這點,就比不上麓隱寺了。

麓隱寺的每部古籍,對張天流研究符語都有很大幫助。

而在麓隱寺看不懂的多數古籍,這裡就有很好的詳解。

“唉,看來是二號天真了,雖然確實能讀符語,但僅限於一個世界的符語,無邊海吞噬的世界如此多,只會一種幫助不大,不過聊勝於無。 ”

張天流並沒有覺得自己貪婪,誰都想要有進步空間,符語也是如此。

能瞭解更多世界的符語,跟語言系的學生想多學會幾門外語一樣,跟貪婪毛的關係也沒有。

他目前掌握了五地符語,聖行符語想完全掌握只是時間問題,其餘的只能看機緣了。

很多世界在併入無邊海時就已經毀滅了,就算有殘碑遺留,研究起來也是無比頭疼的大事。

當年在六天涯的計都時,張天流就見過太多這類的世界殘片,看了之後完全沒有頭緒。

如此,又過了十來個春秋,張天流又再度啟程。

這也是張天流回到無邊海的一百年整!

頭前的七十年他都在趕路,也走了很多冤枉路,先耗費六十年打探到聖行院的訊息,再耗費十年來到這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