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駱天明,《九陽真經》對他來說還真不怎麼香,因為武功對他來說太低階了,可練可不練。而且少林寺的好東西太多了,駱天明就算是練,也得好好挑揀一下才行。

別的不說,就說駱天明現在在少林寺的地位,說要練《易筋經》,沒人敢說個不字。

本來駱天明對《易筋經》是沒什麼想法的,他已經有金剛不壞體神功了,再練易筋經也沒什麼意思。

可是這次在外面浪了五六年,連續跟蒙古軍大戰,才體會到內力不足的壞處。

若是內力充足,金剛不壞體神功就能持續使用,也就能做的更好。

可就是因為內力不足,導致金剛不壞體神功持續時間太短,逼的駱天明只能速戰速決,在內力耗盡前脫離戰鬥。否則,駱天明至少能多殺七八個萬夫長以上的蒙古高階將領。

為了增加內力,駱天明也不執著於金剛不壞體神功了,這才瞄上了易筋經和九陽神功,所以才刻意和覺遠套近乎。

內功不是練的越多越好,多了反而會發生衝突。尤其是神功級別的內功,只能選擇一種。

既然只能選一種,那就要好好比較一下了。

易筋經和九陽神功在等級上差不多,能達到的上限也差不多。

在屬性上,易筋經的內力更溫和、更凝練、更包容,和少林寺諸多武功一脈相承,修煉了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九陽神功的內力則更陽剛、更浩大、對陰寒內力有剋制作用,而且在護體、療傷、驅毒上,有特別的功效;

在修煉方面,易筋經的起點高,需要心中不存練武之念才能入門。但在練武的時候不存練武之念,這分明是個悖論,一般人可做不到自己欺騙自己。

而九陽神功則是入門容易,大成困難。這門神功到了最後階段,需要打通全身經脈、數百個穴道,非常的困難。

如果靠自己慢慢磨,需要幾十年的苦工。就像覺遠,到死也沒能完全練成,以致功力耗盡而死。要是他的九陽神功大成了,功力會生生不息,根本沒有耗盡之憂。

如果像張無忌那樣取巧,倒是能在幾年間就大成,可又危險性太大。

張無忌被裝在布袋和尚的乾坤袋裡,恰好在打通全身經脈穴道後將乾坤袋漲破,這樣的狗屎運,只能用主角光環來解釋。

乾坤袋破的早了,九陽神功練不成;乾坤袋破的晚了,張無忌就會被自己的內力焚為焦炭。

也就是說,張無忌能神功大成,完全是運氣,別人根本無法複製。

駱天明經過慎重考慮和比較之後,還是決定修煉易筋經。

畢竟易筋經是很多人都練過的神功,成熟穩定,更加可靠。

九陽神功的變數就太多了,除了創立這門神功的人,就只有覺遠和張無忌練過,樣本太少,普適性就要差一些。

然而當駱天明要來易筋經秘籍,開始修煉後,他才發現,自己的佛法二級根本不起作用,始終達不到易筋經入門的要求。

連門檻都進不去,還談什麼修煉?

他還想試著將經書用水浸溼,但易筋經原本太過珍貴,要是給弄壞了就太可惜了。

於是他只能放棄易筋經,開始琢磨九陽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