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護佑百姓(第2/2頁)
章節報錯
即使火藥的配方非常簡單,就是硫磺、木炭、硝石三種。但並非簡單的將三種材料混合就行的,首先要提純,然後要研究最佳配比,最後還要弄成顆粒狀。
這些都怎麼弄?駱天明茫然了半晌,果斷的決定放棄。
既然爭霸的路子走不了,那就單純種田好了。
蒙古人雖然佔據了大片地盤,可他們畢竟人口太少,只控制了大中型城市,連小城鎮的控制力度都很有限,更別說山野之地了。
於是駱天明將跟隨的百姓都帶到了山裡,讓他們開荒種地,自力更生。
山裡的土地雖然很貧瘠,但百姓的韌性和勤勞,足以抵消糧食產量的不足。
而且駱天明教了他們一些養殖牲畜的方法,比如養殖蚯蚓來餵豬餵雞,青飼料發酵之類的,極大的增加了肉食的產量,生活反而更好了。
駱天明畢竟是農村出來的,讓他搞工業產品不行,但種植養殖這方面,絕對是行家。
安排好了第一批百姓,駱天明就繼續出去打擊濫殺的蒙古人。之後就又有一批百姓願意跟隨他,他只好再次找個山區安頓百姓。
就這樣,他一路走一路收攏百姓,短短三年時間,竟然將中原百姓減少了一半。
當然,減少的一半百姓,並非全都是他收攏的,而是他在山中建立了隱蔽的生存之地後,慢慢的有風聲傳出去,被蒙古人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自發的前去投靠。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拖家帶口、整村整莊的遷移,就讓平原地帶的百姓大大減少了。
蒙古人當然也知道這件事,只是他們現在正忙著四處征戰,連平原地區都管不過來,哪還管得著山區?
對於習慣遊牧生活的蒙古人來說,將良田變成牧場就是最大的收穫,山區什麼的,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漢人願意主動讓出平原,蒙古人求之不得,還省的揮刀砍殺浪費力氣。
只是山區能容納的人口也有限,可耕的田地更是少的可憐,這麼多人湧進去,難免發生衝突。
老百姓沒死在蒙古人手裡,反倒死在了自己人手裡,不能不說這是個悲劇。
為了避免這個悲劇擴大,駱天明只能給每個山區都選出一個首領。
有句話說得好,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有了首領,就必然會有變化。
不管這些首領之前是官員、財主、大儒,還是農夫、工匠、小商販,當他們坐上首領的位置後,都難免會生出不該有的野心。
駱天明對此早有預料,但卻沒辦法預防,只能千叮嚀萬囑咐,當上首領後,千萬不要變成害民賊,否則他必取其性命。
至於其他的,這些人是帶領手下打出一番天地,還是躲在山裡悠然度日,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只希望他們在自己的武力威懾下,不要做的太過火。
還好,被駱天明所救的百姓,有很多人都親眼見過駱天明單槍匹馬殺穿敵營,取上將首級的場面。
這樣的無敵猛將,誰能不忌憚?他的話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因此,暫時來看,被選出來的首領一時間還算合格,即使能力上有所不足,但用心還是好的,還是將庇護百姓放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