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安排的奇兵沒能起到預想中的作用,這一仗自然就不好打了。

最後,曹操依仗兵力雄厚的優勢,且戰且退,最終還是保住了大部分兵力,退守下一道防線。

只是烏桓人比較慘,被陌刀軍砍殺了數萬人之多,十幾萬人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

這還不算完,沒過多久,又有一個壞訊息傳來,趙雲率領一支騎兵,繞道草原,竟然奇襲了烏桓人的老巢,然後又從塞外殺進了幽州!

要知道,此時的幷州還在曹操手裡,趙雲要想繞道草原,必須從朔方出發,否則一定會被幷州的曹軍發覺。

也就是說,趙雲這支部隊,至少跋涉了超過一千多里,進行了一次超大範圍的迂迴!

這種用兵方式,在這個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駱天明就敢這麼做,趙雲還真的做到了。

結果就是,曹操一下子被打懵了,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以及各個世家們,都被打的沒了信心,一個個都慌的不行。

所謂兵敗如山倒,一旦士氣崩潰了,再多的軍隊也白搭。

曹軍此時就是如此,背後的家都被人偷了,軍隊哪還有士氣可言?

就算曹操在手下眾臣的心目中威望很高,此時也控制不住局面了。

誰讓他這些年,一遇到駱天明就輸呢,現在又被駱天明打敗了,一點不奇怪好吧?

只是這次輸的有點慘,連老家都被偷了,退都不知道往哪退了,士氣不崩才怪了。

別說其他人了,就連曹操自己,都有些頹廢了。

剛剛乾掉袁紹時的他,是何等意氣風發?這才過了多久,怎麼就一敗塗地了呢?

儘管到了窮途末路,但曹操還是有幾個鐵桿小弟的,見曹操也做不出什麼反敗為勝的決策了,只好帶著他逃跑。

其實他們也早就商量過,萬一打不過劉備,他們該何去何從。

孫權的舉動給了他們靈感,既然大漢待不下去了,索性就出海去別處。

當年曹操和公孫康達成協議,承認公孫康對九夷的統治權,換取他不參與中原的紛爭。

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公孫康,開始經略四方,全據了東北和半島,甚至派公孫模領兵去幫過邪馬臺國。

邪馬臺,就是日本的起源國家,國王就是在《古墓麗影》中提過的卑彌呼。

因此,曹操是知道日本島的,在準備退路的時候,就想到了那裡。

曹操被幾個鐵桿心腹帶走了,手下的大軍就更亂套了,被駱天明等人輕易的大批收降。

只用了短短三個月,本來還有一拼之力的曹操勢力,就全部被劉備接收了。

冀州、幽州、幷州,全部落入劉備手中。

到了這個地步,劉備差不多已經統一了大漢,可以稱帝了。

但劉備和曹操有一樣的顧慮,就是他一輩子都打著復興大漢的旗號,要是臨老了登基稱帝,在史書上豈不真的成了虛偽小人?

因此,劉備決定不稱帝,只是讓小皇帝給他封了箇中山王的封號。

原歷史上,曹操封王時,鬧出了好大的動靜,痛罵曹操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劉備封王,就沒多少人反對了,因為他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