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是涼州老牌的軍閥了,早在董卓崛起之前,就是一方霸主,經歷了涼州的風雲變幻,卻始終屹立不倒。

他能獨霸一方如此之久,自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在駱天明大軍壓境之時,立即活動起來,竟然挑起了羌人大規模叛亂。

涼州之所以被視為邊鄙之地,就是因為這裡生活了很多羌人,他們動不動就叛亂,讓大漢為此花費了無數錢糧,依然無法讓羌人徹底順服。

當然了,羌人也不是統一的,而是分成無數個部落,每次叛亂都只是幾個、十幾個部落,朝廷安撫了這一撥,另一撥又叛亂了,這才是羌亂不止的原因所在。

在漢獻帝時期,因為羌人叛亂的太頻繁了,甚至有人建議放棄涼州,讓羌人隨便亂,朝廷不管了。

可涼州不只有羌人,還有很多漢人在,所以最終這個建議被否決,只能提拔能壓制羌人的董卓、馬騰等人。

現在羌人又叛亂了,駱天明若是不管,涼州的漢人就大禍臨頭了,駱天明的名聲也將臭不可聞。

可要是管了,就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就給了韓遂逃生的機會。

面對這樣的情況,駱天明的應對辦法簡單粗暴,就是一個字,殺!

駱天明知道的歷史,比這個時代的人多得多,縱觀大漢周邊的所有異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畏威不懷德。

用白話來說,就是欺軟怕硬,你對他再好也沒用,必須把他們打怕了,他們才會老實。

羌人尤其如此,一直都是造反專業戶,到了五胡亂華時期,更是成為五胡之一。

即使在千年之後的宋朝,羌人成立的西夏,也還是同樣的秉性。

因此,駱天明對他們沒什麼好感可言,毫不猶豫的就決定以兵威鎮之!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互相爭鬥時,經常在打敗了對手之後,將對方部落中所有高過車輪的男子都殺光,剩下的女人和孩子都收納到自己的部落來。

漢人在和草原民族作戰時,即使打到草原上,也由於觀念不同,就很少這麼幹。

但現在駱天明卻開始效仿他們的做法,凡是造反的部落,所有男人一律殺光,女人和孩子拉到長安附近安置,讓他們說漢語、習漢俗,不準再當自己是羌人。

如此不按漢人套路出牌的將軍,頓時將羌人打懵了。

羌人以前造反,漢人要麼是極力安撫,要麼是先打一頓再安撫,沒見過這樣直接掘根的,太狠了吧?

但駱天明的這一招,恰好打在他們的七寸上,讓羌人痛不欲生。

長城以北的草原上生活的遊牧民族,在商周時期是鬼方,他們曾經和商王武丁打過仗;

後來變成了犬戎,他們將周幽王幹掉了,擄走了褒姒,滅亡了西周;

到了東周末期,匈奴開始興盛,並一直持續到東漢末期,才被鮮卑人取代。

之後還有契丹、女真、蒙古等等民族,草原上從來沒缺過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