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戰略方向(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軍佔據南陽後,無意繼續繼續進攻,曹操收回了合肥等地,也沒了繼續用兵的心思,孫權則是想打也打不過,只能憋屈的繼續固守自己的地盤,什麼便宜也沒佔到。
三方都安穩下來,各自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
而在進入休養生息狀態後,駱天明雖然沒被剝奪兵權,可他卻自己給自己放假了。
在不打仗的時候,軍隊也不能閒著,各種訓練都必須得跟上,駱天明這個全軍總指揮本該很忙,可他卻把事情都扔給別人,自己跑去釣魚了。
雖然劉備是個很大度的主君,但該表態的時候也必須表態,否則萬一發生誤會,以後就不好相處了。
但其他人都忙的要死,連劉備這個主君都整天廢寢忘食,豈能讓駱天明如此悠閒?
問題在於,每次劉備給他分配了任務,他總是將任務轉嫁給手下人,自己依然過的悠閒自在。
諸葛亮做事,有個人盡皆知的特點,就是事必躬親。
不是他喜歡把所有事都攬在自己手裡,而是劉備一開始根基淺薄,實在是沒有得用的人手,可事情又太多,只能是抓過來一個人就用,自然免不了下面的人良莠不齊。
為了不耽誤大事,諸葛亮只能事必躬親,以免出了岔子。
可在駱天明手下,基本上見不到這種情況,不敢說每一個人都很精幹,但至少很少出錯。
這讓劉備和諸葛亮都很感興趣,瞭解了一下發現,原來駱天明對手下人都經過考核,然後再量才錄用。
而考核的方式也很特別,不考什麼經史子集,也不考詩詞歌賦,而是考較最務實的軍略政務。
並且不玩兒什麼虛頭巴腦的東西,直接用實際發生過的經典案例讓他們處理,就能非常直觀的鑑別出可用的人才。
劉備和諸葛亮、龐統等人弄明白之後,先是大喜,然後又憂心忡忡。
駱天明選拔人才的辦法好不好?
當然好!兩千年後的公務員考試,就是這麼幹的。
但問題在於,現在是漢末時期,主要的人才任用方式,是察舉制。
如果按照駱天明的辦法去做,就等於是動了世家的蛋糕,這比拿出造紙術和印刷術更嚴重。
劉備等人相視苦笑,駱天明在自己的手下小規模試用也就罷了,要是劉備敢全面鋪開,絕對是找死的行為。
這也讓劉備感到非常憋屈,明明駱天明拿出了那麼多好東西,可就因為顧忌世家的反應而不敢用,真是太難受了。
他思考了三天後,終於下定決心,提前攻打益州。
只要打下益州,劉備就有足夠的資本爭奪天下了,也就能和世家掰掰手腕了,不用處處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