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明當初炒股的時候,就在米國留下了一個證券公司。

之後駱氏集團成立,為了賣電池,又在米國成立了銷售公司。

再加上駱天明在米國拍電影時,簽約了ICM經紀公司,還有自己的助理團隊。

當初為了讓《駭客帝國》一炮而紅,駱天明先是在明星週上一鳴驚人,接著又和三個搏擊高手打擂臺,為此和各個媒體都保持著不錯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駱氏基金是臉書的大股東,為了管理這些股份,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律師團隊。

這些人都被駱天明調動了起來,為他這次遭到槍擊的事發動輿論。

在普通人的眼裡,商業競爭就是各種打廣告,各種爭奪客戶,陰暗一點的,也就是給對手弄些黑料,最嚴重的不過是動用商業間諜,盜取對方的商業機密。

可實際上,商業競爭遠沒有這樣溫情脈脈,實際上是相當殘酷的。

在上個世紀,杜邦等赫赫有名的企業,曾經有過讓僱傭兵攻打競爭對手的工廠,然後殺人放火的事。

到了現代,法制比較健全了,不能明目張膽的幹了,可暗地裡依然少不了血腥和暴力。

比如這次駱天明遭到槍擊,絕對不是什麼私人恩怨,而是競爭對手乾的。

駱家的情況,有心人稍微調查一下就知道,駱父駱母都是半輩子的農民,根本沒什麼本事。駱家之所以有今天的變化,完全是因為駱天明。

也就是說,只要駱天明一死,駱家立馬完蛋,駱家巨大的財富,馬上就會被侵吞一空,駱父駱母能留下點養老錢就不錯了。

所以,幹掉駱氏集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弄死駱天明。

只要駱天明一死,他們立即就能在駱氏集團身上撕下一塊大肥肉,實在太饞人了。

既然如此,那些被駱氏集團搞的虧損不止的企業、公司、財團,甚至是跟駱氏集團沒什麼關係,但想咬一口肥肉的人,憑什麼不對駱天明下手?

可惜他們低估了駱天明的本事,槍手不但沒能打死他,反而被打成重傷活捉了。

幕後的指使者倒是不擔心被槍手供出來,因為槍手也不知道是誰花錢僱傭的他。

但駱天明發動的輿論,卻讓幕後之人有些坐立不安了。

他們也想不到,駱天明居然會主動把事情曝光出來,還將嫌疑的目標直指他們。

雖說這種沒有證據的猜測根本無法頂罪,但卻能讓普通人對他們的觀感降低,進而影響他們的股價。

他們本來就因為駱氏集團的高能電池的競爭而大面積虧損,股價已經跌倒了谷底,沒想到谷底還有坑,居然又跌了一大截,讓他們欲哭無淚。

這還不算,報紙、雜誌、網路上,都說他們的嫌疑最大,警方能不調查一下嗎?

即使警方找不到證據,可只要警方在調查他們,就足夠打擊股民對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各種手段都用了,也無法將股價拉起來。

他們暗殺駱天明不成,自己反倒損失慘重,但他們並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只是懊惱沒能殺死駱天明。

就像是犯罪分子,大多不會覺得自己犯罪是不對的,只是後悔自己太大意被抓住。

所以,他們很快就再次策劃刺殺,一定要駱天明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