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訂閱,稍後修改。

先不要訂閱,稍後修改。

已經有很多人知道的事情,想打聽明白並不困難。

駱天明的助理畢竟不是白給的,打了幾個電話,就把事情搞清楚了。

原來,彭阿姨在和駱天明相談甚歡之後,雖然在駱天明面前沒表示什麼,卻對央視的人說,駱天明是個不錯的小夥子,請他們以後多關照。

這個訊號就太明顯不過了,等於是明說要罩著駱天明瞭。

駱天明明白過來之後,心中非常感激,有心想打電話感謝一下,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彭阿姨的號碼。

他和彭阿姨其實只是在候場的通道口交談了幾分鐘,實在是談不上有多少交情,彭阿姨怎麼就放話要罩著他了?

心中有些不落底的駱天明,只好給最熟悉的韓三爺打電話,這才知道,韓三爺給他按上個“華國電影的希望”這麼個名號,成功的引起了上層的重視。

駱天明能被按上這麼有分量的名號,可不是韓三爺硬捧的,而是他自己有這個底蘊。

他的演技和功夫就不用說了,還“獨創”了跑酷這種新型運動方式,古典音樂的功底也極深,醫術也非常厲害,最重要的是,在好萊塢也如日中天。

這麼高的成就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偏偏他還那麼年輕,說他是華國電影的希望,還真不是瞎吹。

當然,想讓上層承認這個頭銜,可不是隻有才華和名聲就可以的,還需要透過思想審查。

這個審查不需要直接詢問駱天明,因為語言可能是謊言,但行為就不同了。

於是,在駱天明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從小到大的所有事蹟,都被查了個底兒掉,連幾歲不尿床了,小時候偷過鄰居家的李子,都查的一清二楚。

透過這些言行,行為分析專家就能看穿駱天明的內心,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或許小時候偷過東西這種行為,在普通人看來是道德品質低下的表現,可是在專家眼裡,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偷東西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總之,在駱天明十八歲之前,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本分老百姓而已。

可是從十八歲之後,駱天明的性格陡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突然會修電器了,並以此賺到了第一桶金;然後是自己買了個首飾盒,偽造了三張藥方,哄騙父母;最後見哄騙父母不成,乾脆藉著打傷人的機會,脫離父母的管控,折騰出如今的名堂來。

此外還有他的那些本事,功夫、醫術、古典樂、電器維修等等,都是哪來的?

這個突兀的轉變,很難不讓人起疑心,自然要好好調查。

然而連駱天明自己都不知道的是,有一位和他同村的老人,表面看只是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可實際上卻是曾經中醫聖手,同時還精研國學,對國術、書法、繪畫、古典樂都頗有造詣。

不僅如此,這位老人的妻子還是半導體方面的專家,即使算不上頂尖,可也造詣不淺。

他們是在特殊時期定居駱天明出生的村子,後來特殊時期結束,他們也沒回城,真把自己當成農民,在農村了此殘生。

更巧的是,老人的妻子先去世了兩年,然後老人也跟著去世了,這個時候,駱天明剛好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