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錢財和人才 (第2/2頁)
章節報錯
錢莊的信譽建立起來了之後,駱天明又從皇帝那裡要來了鑄幣權,開始改革錢幣。
此時的鑄幣權雖然是朝廷的,可是私自鑄幣的人非常多,尤其是距離洛陽比較遠的地方,更是私錢氾濫,根本無法禁止。
而朝廷鑄的錢幣也質量不一,尤其是皇帝之前也鑄過小錢,斂財的手段頗為難看。
駱天明拿到鑄幣權之後,沒有鑄質量非常好的五銖錢,而是延續了皇帝鑄的小錢樣式。
只是他鑄的銅錢使用了衝壓工藝,讓銅錢看起來非常精美,遠非以前的銅錢可比。
皇帝鑄的小錢不被百姓認可,是因為小錢的含銅量比較少,體積也小,看起來就不像值錢的樣子。
可是駱天明把小錢鑄的非常精美,一下子就改變了百姓的看法,覺得如此精美的銅錢,肯定值錢,接受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百姓接受新錢幣,而錢幣的實際含銅量比以前更少,也就是說,同樣的一斤銅,比以前更值錢了!偏偏別人還沒法模仿,因為他們沒有衝壓工藝。
就這麼一招,就讓皇帝的小金庫又翻了一番,而且還杜絕了其他人私鑄的煩惱,再次讓皇帝樂開了花。
駱天明先後給皇帝賺了十幾億錢,接下來就該花錢了。
首先是教育,在天下的十三州,每個州都建立了三所學校,人口稠密的州甚至建立更多。
這些學校的費用全部由皇室承擔,所以被統稱為“大漢皇家×州第×學院”。
有“皇家”二字,以後從學校畢業的學生,自然會對皇家感恩戴德。
這些學校和那些世家辦的書院不同,不但不收學費,反而還管吃管住管穿。
當然,吃穿住都不算好,只是衣能蔽體、食能果腹而已,有錢人是吃不了這個苦的。
入學條件也很簡單,凡是大漢子民都可以入學,不管有沒有基礎都可以。學院從初級的識字教育,到高階的四書五經,全都包含在內。
當然,入學後每月都有考核,考核不過關的就會被開除,避免有人騙吃騙喝。
教師則是由落魄文人擔任,月俸只有很少的一點,勉強能養活一家五口而已。
不過教師有一個福利,就是能隨時進入學院附屬的圖書館看書。
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早就被駱天明發明出來了,而是朝廷的藏書非常豐富,還有個專門的東觀書院,著名的大學者馬融、蔡邕,都是為了看書才在這裡當官。
這些書只是藏著意義不大,駱天明就將這些書都刊印出來,還專門開了個書局進行售賣。
但東觀的藏書太多了,即使書籍的價格大跌,也很少有人能將東觀藏書都置辦齊全。
所以,擁有大部分東觀藏書的圖書館,吸引力就非常大了。
很多不缺錢的世家子弟,也因為想要看書,而主動來學院當老師。
世家也不是傻子,很快就看穿了駱天明的意圖,這讓他們又驚又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