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明爭權的手段很簡單,就是正面用能力碾壓對手。

大漢王朝前後四百年曆史,造就了漢人的輝煌,也培養了大批死忠。

皇帝不知道哪些人是世家的,哪些是忠於大漢的,更不知道誰是有能力的,所以無從下手。

駱天明就不一樣了,在被皇帝封了個侍中官銜後,就開始以皇帝的名義,徵召他看的上眼的謀士猛將。

他初步擬定的名單中,謀士比較少,只有有荀彧、賈詡兩個。

賈詡就不用說了,這個老銀幣此時雖然還年輕,但已經顯露出不凡的智慧。

他是涼州人,因病辭官回鄉時,遇到叛亂的氐人,他和同行的人都被抓了。他就謊稱自己是名將段熲的外孫,自己家人一定會付重金贖回自己。

段熲的名將身份,就是在涼州平亂殺出來的,涼州各族都視其為天神一般,聽說賈詡是的段熲的外孫,誰敢傷害他?

結果,其他同行的人都被殺害了,唯獨賈詡活了下來,還被恭恭敬敬的送了回去。

但賈詡這個人有點奇怪,也不知道是淡泊名利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明明身具大才,卻始終甘願在升斗小吏的位置上蹉跎。

直到董卓敗亡,王允要清算董卓餘黨,賈詡不幸的正好在董卓軍中任職,也在清算之列。

為了自己的小命,賈詡這才鼓動李傕、郭汜等人造反,徹底打斷了大漢撥亂反正的希望。

這個時候,賈詡已經四十五歲了,居然才開始嶄露頭角,要是王允不那麼偏執,或許這傢伙會繼續當他的小吏,在史書上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可惜駱天明來了,就不容他繼續玩兒大隱隱於朝了,把他揪出來給自己當牛做馬。

賈詡雖然祖上也算是豪門,但他的家鄉是涼州,一向被關中視為蠻夷之地,所以他的出身和寒門沒多少區別。

和他相比,荀彧就是正正經經的世家大族出身了。

在三國前期,潁川是公認的大漢第一的人才培養基地,各個勢力的謀士,至少有一半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而荀家,就是潁川數一數二的家族,家族子弟的成材率也極高。荀彧父親的那一代,就號稱是荀氏八龍,荀彧這一代也有荀諶、荀衍、荀悅等人非常有名,還有下一代的荀攸等人。

由此可見,荀氏確實是人才濟濟,任何人都不敢輕視。

這樣的大家族,註定會是駱天明的敵人,駱天明要想改革,雙方必然走上對立面。

但駱天明還是徵召了荀彧,就因為荀彧確實是漢朝的忠臣,歷史上就因為反對曹操稱王而被厭棄,最後憂憤而死。

相信只要讓荀彧意識到不削弱世家,大漢就必然衰亡的道理,相信他是能夠大義滅親的。

而且,駱天明的本意並非是消滅世家,僅僅是削弱而已,就更不會讓荀彧左右為難。

除了兩個謀士外,駱天明想要招攬的武將有四個,分別是呂布、黃忠、徐榮、鞠義。

這四個人,前兩個是武力擔當,後兩個是兵法擔當。

呂布的大名在後世幾乎無人不知,但此時他還籍籍無名,只是在幷州有些名聲。

他在後世的名聲不算好,但到了現代,卻有很多人給他翻案。

原因就在於,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呂布的作為似乎沒那麼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