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參政之初 (第2/2頁)
章節報錯
比如米國本土製造業蕭條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最大的癥結是工會。
米國的工會可不會華國的那種擺設,而是真的能帶領工人和資本家對著幹的。
但問題在於,帶著工人和資本家對著幹,就一定是正義的嗎?
起碼在米國不是,因為工會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動不動就帶領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福利。
至於工資和福利的額度合不合理,會不會讓工廠倒閉,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工會已經不是為了幫助弱勢工人的團體,而成了毒瘤,這是眾所周知的。
但知道歸知道,卻誰也解決不了。因為工會的絕招就是罷工、遊行。
這對政客來說正是最致命的,一旦得罪了工會,就會得罪一大票選民;沒有了選民的選票,政客還怎麼當官?
可現在出了一個駱天明,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他根本就不在乎選票,而且他的知名度太高了,也不在乎一小撮選民,所以敢大刀闊斧的改革。
駱天明也不是要取消工會,而是要限制工會的權力,否則米國的製造業好不了。
當他的參政主張宣傳出去後,果然得罪了大批的工會,紛紛組織起來遊行,要求駱天明下臺。
這個時候,駱天明掌握的媒體開始發力,紛紛開始討論工會對製造業的危害,以及工廠破產後,工人們悽慘的現狀。
最狠的是,某個電視臺還專門做了個專題採訪,在某個曾經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收集所有破產廠家的工人和公會成員的生活現狀。
這麼一對比就知道了,工人們有很大一批都因為不適應其他工作而生活困難,甚至淪為流浪漢。
而工會成員則因為習慣了吹噓和鼓動,即使失業了也可以輕鬆找到別的工作,甚至靠演講才能當了議員、高官。最不濟的,也能去當推銷員,生活的都很不錯。
尤其致命的一點是,許多工會成員都後悔當年做的太過分了,生生把工廠搞垮了。
而且還有人不露臉的爆料,當年之所以做的那麼過分,是因為工會的頭頭兒收了競爭對手的錢,故意把廠子搞垮。
於是全米國都熱鬧了,治安案件一下子暴增了十幾倍。大多是生活不如意的老工人,將如今的困境歸咎於當年的工會,去把那些工會成員給揍了。
駱天明的這番操作,把其他米國政客都看的目瞪口呆,你這玩兒的也太狠了,就不怕玩兒砸了?
要知道,揭人瘡疤是最招人恨的,把當年的事重新翻出來,肯定會讓工會的人恨上駱天明,工人也未必會感激他,他到底圖啥?
很快他們就知道駱天明圖啥了。
因為這件事,駱天明在米國民眾的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個敢說敢幹的形象,一個意志堅定、不怕得罪人的形象。
現在的明星都講究人設,人設弄好了,才能吸引大量的粉絲。
政客和明星差不多,也是需要人設的。駱天明的人設就是這個,讓很多對正治不感興趣的人,都知道了駱天明。